字好书
别离曲

《别离曲》

时间: 2025-07-27 07:42:13

诗句

行人结束出门去,几时更踏门前路。

忆昔君初纳采时,

不言身属辽阳戍。

早知今日当别离,成君家计良为谁。

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

不如逐君征战死,

谁能独老空闺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7:42:13

原文展示:

别离曲
作者: 张籍 〔唐代〕

行人结束出门去,
几时更踏门前路。
忆昔君初纳采时,
不言身属辽阳戍。
早知今日当别离,
成君家计良为谁。
男儿生身自有役,
那得误我少年时。
不如逐君征战死,
谁能独老空闺里。


白话文翻译:

行人已经结束出门的旅程,
何时才能再次踏上门前的路?
回想当初你刚开始纳采时,
并没有提到我将属于辽阳的戍守。
早知今天会有别离,
成全你的家计又是为了谁呢?
男儿一生自有服役的命运,
怎能耽误了我年轻的时光?
不如跟随你去征战而死,
谁能独自老在空荡的闺房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行人:出行的人,指代即将离去的爱人。
  • 踏门前路:走过门前的道路,意指再次回来的机会。
  • 纳采:古代婚姻中,男方向女方家提亲的仪式。
  • 辽阳戍:辽阳的军队驻守,暗示诗人被迫离开。
  • 成君家计:成全你的家庭安排。
  • 男儿生身自有役:指男性天生就有服役的责任。
  • 空闺里:形容独自待在没有人陪伴的房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纳采”是古代婚姻习俗的一部分,表示双方家庭的正式交往开始。辽阳戍则指代边防军队,隐含着离别和牺牲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题材,情感真挚且富有人性关怀。

创作背景:
《别离曲》创作于张籍面临离别之际,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诗人在时代背景中,许多士人需要远征,承受家庭与国家的双重压力,折射出当时社会对个体感情与责任的冲突。


诗歌鉴赏:

《别离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爱人的深切眷恋。诗人以“行人结束出门去”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离别的氛围。接着,诗人回忆起初识时的甜蜜与美好,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实的残酷逐渐显现,面对不得不分离的命运,诗人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惋惜。

在全诗中,诗人通过“男儿生身自有役”的直白表达,揭示了男性在社会责任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对比之下,“不如逐君征战死”则更显得悲壮,表现出对命运的不屈与对爱人的忠诚。诗人宁愿追随爱人赴战场,也不愿独自留在空荡的闺房中,体现出一种对自由与爱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离别的感伤,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体命运与社会角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人结束出门去:开始了离别,暗示出门后的未知。
  2. 几时更踏门前路: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与无奈。
  3. 忆昔君初纳采时:回忆甜蜜的过去,展现情感的深厚。
  4. 不言身属辽阳戍:隐含着负担与责任,未能自由选择。
  5. 早知今日当别离:对现实的接受,带有无奈之感。
  6. 成君家计良为谁:质疑牺牲个人情感的意义。
  7. 男儿生身自有役:表达社会责任感的无奈。
  8. 那得误我少年时:感叹年华的流逝与青春的错失。
  9. 不如逐君征战死:宁愿随爱人赴死,也不愿孤独。
  10. 谁能独老空闺里:对孤独的恐惧,渴望陪伴。

修辞手法:

  • 对比:离别与回忆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表达对孤独感的强调。
  • 反问:加深情感的质疑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爱人与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个体在社会、家庭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深刻揭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对爱的忠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人:象征离去的人,承载着思念。
  • 门前路:象征归来的希望与无奈。
  • 辽阳戍:象征责任与牺牲。
  • 空闺:象征孤独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别离曲》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张籍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辽阳戍”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军队驻守
    • C. 一座城市
    • D. 一种乐器
  3. 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情感是?

    • A. 希望
    • B. 无奈
    • C. 幸福
    • D. 忍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长恨歌》 - 白居易
  • 《送别》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别离曲》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强调了对爱人的牺牲与责任的冲突。
  • 《长恨歌》则通过历史典故强调爱情的永恒与离别的痛苦,提供了更广阔的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3. 《唐代诗人传记》

以上内容为《别离曲》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余山 其二 余山 赵会初心提举 閒居 其二 溪岩杂咏 其六 溪岩杂咏 其五 溪岩杂咏 其四 溪岩杂咏 其三 溪岩杂咏 其二 溪岩杂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进品 迎刃而理 玉沼 金针度人 唯开头的成语 化为乌有 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羸骀 五蕴皆空 示字旁的字 美好 反犬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瞻涉 高字旁的字 高下在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