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5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50:12
法曲献仙音
作者: 杨泽民 〔宋代〕
汀蓼收红,井梧凋绿,呖呖征鸿南度。
静听寒砧,闷欹孤枕,蟾光夜深窥户。
露暗滴芭蕉重,萧萧本非雨。
砌蛩语。
怎知人漏长无寐,因念游子,路修道又阻。
早起懒晨妆,自秋来眉黛谁妩。
净几明窗,但无憀空对蛮素。
早知伊别后恁久,悔教伊去。
汀洲的蓼草已收起红叶,井边的梧桐树也凋落了绿叶,哀鸣的鸿雁正南飞。
静静地听着寒冷的敲打声,孤独地倚靠在床头,深夜里明月透过窗户照进来。
露水在沉重的芭蕉叶上滴落,萧萧声响本不是雨声。
阶下的蟋蟀在低语。
怎能知道人在深夜里辗转难眠,思念远方的游子,前路漫漫又阻碍重重。
清晨起得懒散,秋天以来眉妆已不再妩媚。
窗前整齐的桌案,然而空对着素色的布帛,心中满是遗憾。
早知他离开后会如此久,怎会让他去。
作者介绍:杨泽民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冬之交,正值时节变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游子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法曲献仙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宋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游子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以“汀蓼收红,井梧凋绿”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色彩的对比表达了时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通过“静听寒砧”引入了对孤独的感受,寒冷的敲打声似乎在回响着内心的孤寂。夜深人静,明月透窗,这样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冷清和寂寞。
诗中的“怎知人漏长无寐”,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思念游子而难以入眠的情感,反映了对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深切渴望。随着“早起懒晨妆”的自述,诗人进一步揭示了秋冬萧索带来的情感上的失落与无奈。最后,诗人以“早知伊别后恁久,悔教伊去”收尾,表达了对过往的悔恨和对离别的无奈,情感真挚而动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对生活的无奈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征鸿”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早知伊别后恁久,悔教伊去”这句话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