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3:32
原文展示:
谢原博惠笋叠前韵 李东阳 〔明代〕
翠笼青笋一时开,为有清风竹巷来。 池凤羽毛应比秀,箨龙鳞甲漫成堆。 袜材有派分洋谷,绷锦无心斗马嵬。 莫笑北人曾煮箦,久从湘客问烹裁。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笼子中青笋一时展开,因为有清风从竹巷吹来。 池中的凤凰羽毛应当比秀美,箨龙的鳞甲漫成一堆。 袜材有派别分洋谷,绷锦无心斗马嵬。 不要笑北人曾经煮箦,久从湘客问烹裁。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涉及社会政治内容。此诗是他对友人赠送竹笋的感谢之作,通过竹笋的形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东阳收到友人赠送的竹笋后所作,通过竹笋的形象表达了对友情的感谢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通过对竹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竹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翠笼青笋一时开”描绘了竹笋的鲜嫩和生机,而“为有清风竹巷来”则增添了一丝清新的气息。后两句通过对“池凤”和“箨龙”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竹笋的美丽和独特。最后两句则通过“袜材”和“绷锦”的比喻,以及“莫笑北人曾煮箦”的自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幽默感。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竹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竹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翠笼青笋一时开”描绘了什么情景? A. 竹笋在翠绿的笼子中展开 B. 竹笋在竹林中生长 C. 竹笋在池塘中漂浮 答案:A
“为有清风竹巷来”中的“清风”象征什么? A. 清新自然 B. 寒冷的风 C. 强烈的风 答案:A
“池凤羽毛应比秀”中的“池凤”比喻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美丽的鸟 C. 美丽的花 答案:A
“莫笑北人曾煮箦”中的“煮箦”是什么意思? A. 煮竹席 B. 煮竹笋 C. 煮竹筒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