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谢原博惠笋叠前韵

《谢原博惠笋叠前韵》

时间: 2025-05-03 21:43:32

诗句

翠笼青笋一时开,为有清风竹巷来。

池凤羽毛应比秀,箨龙鳞甲漫成堆。

袜材有派分洋谷,绷锦无心斗马嵬。

莫笑北人曾煮箦,久从湘客问烹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3:32

原文展示:

谢原博惠笋叠前韵 李东阳 〔明代〕

翠笼青笋一时开,为有清风竹巷来。 池凤羽毛应比秀,箨龙鳞甲漫成堆。 袜材有派分洋谷,绷锦无心斗马嵬。 莫笑北人曾煮箦,久从湘客问烹裁。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笼子中青笋一时展开,因为有清风从竹巷吹来。 池中的凤凰羽毛应当比秀美,箨龙的鳞甲漫成一堆。 袜材有派别分洋谷,绷锦无心斗马嵬。 不要笑北人曾经煮箦,久从湘客问烹裁。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笼:指装有青笋的容器,因其颜色翠绿而得名。
  • 青笋:嫩竹笋。
  • 清风:清新的风。
  • 竹巷:竹林间的小路。
  • 池凤:比喻美丽的女子。
  • 箨龙:指竹笋的外皮,形似龙鳞。
  • 袜材:制作袜子的材料。
  • 洋谷:地名,可能指某种特定的材料来源。
  • 绷锦:织锦的一种工艺。
  • 马嵬:地名,与杨贵妃有关的历史事件。
  • 煮箦:煮竹席,比喻北方人不熟悉南方的生活习惯。
  • 湘客:湖南的客人,指熟悉南方生活的人。

典故解析:

  • 马嵬:指唐朝时期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死的历史事件,这里用以比喻无心争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涉及社会政治内容。此诗是他对友人赠送竹笋的感谢之作,通过竹笋的形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东阳收到友人赠送的竹笋后所作,通过竹笋的形象表达了对友情的感谢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通过对竹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竹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翠笼青笋一时开”描绘了竹笋的鲜嫩和生机,而“为有清风竹巷来”则增添了一丝清新的气息。后两句通过对“池凤”和“箨龙”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竹笋的美丽和独特。最后两句则通过“袜材”和“绷锦”的比喻,以及“莫笑北人曾煮箦”的自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幽默感。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笼青笋一时开”:描绘了竹笋在翠绿的笼子中展开的情景,形象生动。
  2. “为有清风竹巷来”:通过清风的引入,增添了诗的清新气息。
  3. “池凤羽毛应比秀”:用“池凤”比喻美丽的女子,强调竹笋的美丽。
  4. “箨龙鳞甲漫成堆”:用“箨龙”比喻竹笋的外皮,形象生动。
  5. “袜材有派分洋谷”:通过“袜材”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6. “绷锦无心斗马嵬”:用“绷锦”比喻织锦的工艺,以及“马嵬”的历史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
  7. “莫笑北人曾煮箦”:通过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幽默感。
  8. “久从湘客问烹裁”:表达了诗人对南方生活的熟悉和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池凤”、“箨龙”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拟人:如“清风竹巷来”,赋予清风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翠笼青笋一时开”与“为有清风竹巷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竹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竹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笼:形象地描绘了装有青笋的容器。
  • 青笋:象征着生机和鲜嫩。
  • 清风:增添了诗的清新气息。
  • 竹巷:营造了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
  • 池凤:比喻美丽的女子,强调竹笋的美丽。
  • 箨龙:形象地描绘了竹笋的外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翠笼青笋一时开”描绘了什么情景? A. 竹笋在翠绿的笼子中展开 B. 竹笋在竹林中生长 C. 竹笋在池塘中漂浮 答案:A

  2. “为有清风竹巷来”中的“清风”象征什么? A. 清新自然 B. 寒冷的风 C. 强烈的风 答案:A

  3. “池凤羽毛应比秀”中的“池凤”比喻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美丽的鸟 C. 美丽的花 答案:A

  4. “莫笑北人曾煮箦”中的“煮箦”是什么意思? A. 煮竹席 B. 煮竹笋 C. 煮竹筒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春江晚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谢原博惠笋叠前韵》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李东阳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嘉州发军亭即事 九日郡斋有感 送剡客 送卢缄归扬州 送韩绛归淮南寄韩绰先辈 李先辈擢第东归有赠送 送同年郑祥先辈归汉南(时恩门相公镇山南) 送薛耽先辈归谒汉南 送裴评事 送李蕴赴郑州因献卢郎中(以下九首并见《赵嘏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灌的成语 竖心旁的字 修身立节 曮晲 肀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目牛无全 包含迪的词语有哪些 晚节不终 试春 挤牙膏 根究着实 門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群雄逐鹿 包含愕的词语有哪些 囚奴 远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