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36:11
原文展示:
《浪淘沙 春夜听雨》
——吕景蕙
雨滴漏声残。梦冷阑干。酿花天气意阑珊。
敲碎愁心浑不管,兀是潺潺。
寂寞小屏山。烟水瀰漫。杏花风里捲帘看。
底事重棉犹料峭,乍暖还寒。
白话文翻译:
雨声滴落,余音未尽。梦中身处冰冷的栏杆旁,花气渐淡,心情却显得恍惚。
心中的愁绪被雨声打碎,但我却不在意,只听那潺潺流水声。
孤独的小屏山上,烟雾弥漫。杏花在春风中摇曳,我透过帘子静静观看。
为何重重的棉被仍觉得寒冷,刚刚变暖又冷意袭来。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景蕙,近代女诗人,以优雅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她所创作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充满了女性视角的细腻和柔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夜,表现了作者在春雨中静听雨声的情景,借助雨声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波动。春夜的冷暖变化,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情感的敏感。
诗歌鉴赏:
《浪淘沙 春夜听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描绘了春夜细雨中的孤独与思绪。开篇以“雨滴漏声残”引入,雨声的残响使得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冷清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梦冷阑干”表达出在这静谧夜晚的寒意,梦中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春天气息的感受,构成了情感的对比。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用“敲碎愁心浑不管”来表达对愁苦的无所谓态度,雨声似乎成为了心灵的倾诉者,带走了内心的忧虑。同时,潺潺流水声的韵律感也增强了诗的音乐性。随后,诗人转入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寂寞小屏山”与“烟水瀰漫”的意象,构筑了一个幽静的春夜场景,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孤独。
最后一句“底事重棉犹料峭,乍暖还寒”不仅道出了春夜的寒冷,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波动。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夜的美丽与内心的孤寂,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春夜的孤独与思考,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雨声与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雨声与春天的意象常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情感的波动。杏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雨滴漏声残”中的“残”指的是什么?
A. 完全 B. 余音 C. 残缺
“杏花风里捲帘看”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此诗的深邃情感和优美意象,值得读者反复咀嚼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