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高阳台 伯兄听雨不寐元韵,与仲兄和之

《高阳台 伯兄听雨不寐元韵,与仲兄和之》

时间: 2025-05-01 06:19:55

诗句

静夜帘栊,薄寒庭院,罗衣不耐更深。

乍断还连,料应洒遍花阴。

孰教清漏添如许,一声声冷透诗心。

到天明,无限廉纤,无限萧森。

偶然试写巴山句,奈频番剪烛,苦未成吟。

却忆横塘,荷衣零落难禁。

小楼曾祝春无恙,润苍苔旧径堪寻。

恨残更,尽力将愁,压上罗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9:55

原文展示

静夜帘栊,薄寒庭院,罗衣不耐更深。乍断还连,料应洒遍花阴。孰教清漏添如许,一声声冷透诗心。到天明,无限廉纤,无限萧森。偶然试写巴山句,奈频番剪烛,苦未成吟。却忆横塘,荷衣零落难禁。小楼曾祝春无恙,润苍苔旧径堪寻。恨残更,尽力将愁,压上罗衾。

白话文翻译

夜静帘子轻垂,庭院寒气袭人,薄衣裳在深夜中感到寒冷。忽然断了又连绵,想必雨水洒遍了花阴。是谁教这滴答的水声如此之多,一声声冷冷地透入我的诗心。待到天亮,满眼都是轻盈的霜华和萧条的景色。偶然试着写巴山的诗句,却因频频剪烛而苦于未能成吟。想起横塘边,荷叶纷纷零落难以承受。那小楼曾祝愿春天无恙,湿润的苍苔和旧径仍然可以追寻。恨这更深的夜,尽力将愁绪压在罗被之上。

注释

  • 帘栊:指悬挂的帘子,通常用来遮挡视线。
  • 罗衣:细薄的衣物,此处指衣服的轻薄。
  • 乍断还连:形容雨水时断时续。
  • 清漏:指滴水声,形容雨水的滴落。
  • 巴山:指四川的巴山,著名的诗词意象。
  • 横塘:指塘边的景象,这里引申为美好的回忆。
  • 苍苔:指长满青苔的地方,象征着旧时光的沉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景蕙(1860-1934),字景蕙,号澹云,晚号蓉老,江苏人。她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在当时文坛占有一席之地。她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因雨声而辗转反侧,勾起对往昔的思念与感伤。正值春秋交替之际,她在感受季节更迭的同时,也触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因雨而生的思绪。开篇的“静夜帘栊,薄寒庭院”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环境,帘子的轻垂与庭院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乍断还连”的雨声,描绘出一种时断时续、变幻无常的情景,这种声音不仅是自然的反映,更是心境的象征。诗中“孰教清漏添如许”的疑问,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孤寂的无奈与感叹。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尤其是“横塘”之景,荷叶的零落让人倍感惆怅,这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恨残更,尽力将愁,压上罗衾”,则是情感的顶点,夜深人静时的愁苦与压抑令人心痛,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力感和对过往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静夜帘栊,薄寒庭院,罗衣不耐更深: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薄衣难以抵挡深夜的寒意,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2. 乍断还连,料应洒遍花阴:雨水时断时续,想必已经洒遍了花下阴影,象征着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3. 孰教清漏添如许:疑问的句式,表现了诗人对孤独与环境的无奈。
  4. 到天明,无限廉纤,无限萧森:清晨的景象中,显得更加冷清与萧条,反映内心的空虚。
  5. 偶然试写巴山句,奈频番剪烛,苦未成吟:虽有创作的冲动,却因环境的因素而未能成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苦恼。
  6. 却忆横塘,荷衣零落难禁:思念往昔,荷塘的景象让人感到难以承受的惆怅。
  7. 小楼曾祝春无恙,润苍苔旧径堪寻:对美好记忆的追忆,苍苔和旧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8. 恨残更,尽力将愁,压上罗衾:对夜深时的愁苦无奈,体现了人对情感的压抑与不甘。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清漏”比喻雨滴,增强了诗的意象感。
  • 对仗:如“无限廉纤,无限萧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乍断还连”,赋予雨水以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静夜中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映射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泪水与思绪,连接了自然与人心。
  2. 寒夜:代表孤独与压抑的情感。
  3. 横塘:象征着美好与怀旧,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4. 苍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夜晚是怎样的环境?

    • A. 温暖明亮
    • B. 寒冷安静
    • C. 热烈喧闹
    • D. 阴暗潮湿
  2. “清漏”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诗句
    • B. 雨滴
    • C. 风声
    • D. 光线
  3. 诗人对往昔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忘记
    • B. 怀念
    • C. 轻视
    • D. 恨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情感细腻而深刻。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思念之情,虽然主题相近,但表现手法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吕景蕙诗词集》
  • 《近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永嘉黄仲炎文卷二首 杂咏一百首·梅福 上十四吟十首 挽陈孺人 凯歌十首呈贾枢使 征妇词十首 又和后九首 七十九吟十首 禽言九首·婆饼焦 贺新郎·老去光阴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择交而友 衣冠齐楚 讲经说法 海棠果 歹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顾眺 鼎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凫鹤从方 无恶不为 独学 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寇乱 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写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