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1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17:12
挽刘学谕玗
廖行之 〔宋代〕
学富犹无已,才雄非自成。
诲人真不倦,接物有余情。
仅有抠衣便,俄惊逝水倾。
丹旌嗟莫挽,忍听薤歌声。
这首诗表达了对刘学谕的追悼之情。诗人感叹刘学谕的才学无穷,并不是凭空而成。他教导学生从不感到疲倦,对人际关系十分关心。眼看着他离去,诗人心中感到震惊和悲痛。面对即将消逝的生命,诗人无奈地叹息,无法挽留,只能默默倾听那悲伤的歌声。
作者介绍:廖行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厚的学识著称。生平事迹不详,但作品多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学谕去世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痛。刘学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生前受到众人敬重,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失去挚友的悲伤。
《挽刘学谕玗》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挽歌,诗人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刘学谕的怀念与敬仰。开头两句“学富犹无已,才雄非自成”既是对刘学谕学识的高度评价,也体现出诗人对他才华的钦佩。接下来的两句“诲人真不倦,接物有余情”则深入描绘了刘学谕的为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学生和朋友都充满关怀,这种情感的真挚让人感到温暖。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感到时光的无情,面对逝去的友情,内心的痛苦逐渐显露。“仅有抠衣便,俄惊逝水倾”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刘学谕早逝的震惊与无奈,似乎在说,生命的流逝是如此迅速而无情。最后一句“丹旌嗟莫挽,忍听薤歌声”则是诗人对生命无力挽回的感叹,和对葬礼悲歌的无奈接受,表达了深沉的哀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厚,通过对刘学谕的追忆,展现了对知识、友情和生命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刘学谕的追思,表达了对知识、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情感基调低沉而真挚,展现出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挽刘学谕玗》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杜甫
b) 廖行之
c) 白居易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丹旌”象征什么?
a) 喜庆
b) 友情
c) 死亡
d) 事业
诗中“逝水倾”是指什么?
a) 生命的流逝
b) 时间的流逝
c) 学识的流逝
d) 情感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