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4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42:03
底事及幽冥,仁人恻隐情。
怜渠犹旅骴,为尔返乡城。
泚颡人应化,分香讼亦平。
存亡俱惠泽,高义与云横。
这首诗表达了对幽冥事物的关心,仁者怀有同情之情。
我怜惜他就像是旅途中的亡魂,为了你我返回故乡的城池。
那些失去的人应该得到安慰,分香的争论也因此平息。
生与死都能得到恩惠,高尚的道义像浮云一样横跨于天地之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其作品常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他的诗作多聚焦于生死及人情,风格深刻而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时期,诗人以对生死与人情的深刻理解,反映出对故土与亲情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幽冥事物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对人情的深刻理解与同情。开篇的“底事及幽冥”直指生命的终极命题,诗人思考的并不仅仅是个体的生死,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整个社会中的人情冷暖。接下来的“仁人恻隐情”强调了诗人对人性善良的呼唤,展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怜渠犹旅骴,为尔返乡城”一句,通过将死者比作“旅骴”,让人感受到生者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这种怀念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它还蕴含了对整个社会的关怀,呼唤着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泚颡人应化,分香讼亦平”则以一种哲学的视角看待生死,强调了生命的变化与无常。最后“存亡俱惠泽,高义与云横”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传达出一种对高尚道德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的思考,展现了人性中的同情与关怀,体现了对高尚道德的向往与追求,传达了对生者与逝者的深切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廖行之的《和益阳赵宰六首》更加关注个体的生死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国家与人民的苦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