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4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49:45
春蚕口吐丝,生人皆仰供。
蜘蛛丝满腹,祗能打飞虫。
衣服与网罗,利害岂可同。
蚕生旬月老,蜘蛛无春冬。
蚕食惟草木,蜘蛛肉食丰。
蚕以茧自缚,蜘蛛挂青空。
蜘蛛有余毒,春蚕有余功。
受报乃如此,天理不可穷。
春蚕吐出丝线,人人都仰赖它的供养。
而蜘蛛肚子里满是丝线,却仅能捕捉飞虫。
衣服与网罗,哪能同日而语?
蚕的生命短暂,蜘蛛却无春夏秋冬之分。
蚕只吃草木,蜘蛛却以肉为食。
蚕为了生存自缚于茧,蜘蛛则在空中悬挂。
蜘蛛虽有毒性,春蚕却有其贡献。
报应就是如此,天理是无法穷尽的。
作者介绍:王之望,宋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社会动荡之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反映出生物之间的生存法则和人类的依赖关系。
王之望的《杂诗四首》通过春蚕与蜘蛛的对比,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人类的存在价值。春蚕与蜘蛛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春蚕以其吐丝的能力,成为人类的依赖,象征着奉献与牺牲。相对而言,蜘蛛虽然也有其用途,却仅限于捕虫,其存在价值显得较为局限。
诗中提到“衣服与网罗,利害岂可同”,此句引发读者对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思考。春蚕虽短命,却以丝线换取人们的衣物,过着受人供养的生活,而蜘蛛则是依靠捕猎生存,这不仅反映了生物的生存法则,也引申出人类社会中不同角色的价值。
此外,诗中提到的“受报乃如此,天理不可穷”,表达了诗人对因果法则的深刻理解。无论是春蚕的奉献还是蜘蛛的捕食,最终都在自然法则下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样的思考不仅具有人生哲理,也引发了对道德与伦理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春蚕与蜘蛛的对比)、拟人(赋予生物情感)以及对仗(如“衣服与网罗”)等手法,展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蚕与蜘蛛的对比,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奉献与自我牺牲的主题,同时反映出因果法则和自然的公正。
诗词测试:
春蚕吐丝主要是为了什么?
A. 自我保护
B. 供人使用
C. 捕食
蜘蛛的生存方式是什么?
A. 依赖植物
B. 捕捉昆虫
C. 吐出丝线
诗中提到“天理不可穷”,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因果法则
B. 自然法则的局限性
C. 生物的竞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望与杜甫在表现社会动荡的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王之望通过春蚕与蜘蛛的对比展现生存法则,杜甫则通过个人感受反映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