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4:38
点绛唇
作者: 孙云鹤 〔清代〕
村杵声寒,乡关梦断三更过。
纸窗风破。一点残灯堕。
静院无人,独自开帘坐。
重门锁。梅花和我。
对月成三个。
在寒冷的村庄里,捣衣的声音传来,故乡的梦在三更时分破灭。
纸窗外的风吹进来,一点残留的灯光忽然熄灭。
静谧的院子里无人,只有我独自拉开帘子坐下。
重重的门锁住了外面的世界。梅花与我相伴,
在明月下,我们仿佛成了三个影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梅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与坚韧,尤其在寒冷的季节中依然绽放,表达诗人的孤独与坚强。这里的“梅花”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介绍:
孙云鹤,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与乡愁为主题,作品多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之际,诗人借助对故乡的怀念与孤独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点绛唇》通过描绘冬夜的孤寂情景,展现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村杵声寒”,通过声音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唤起读者对乡村生活的联想。接着“梦断三更过”,将时间与空间结合,暗示孤独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渴望。纸窗外的风声与灯光的熄灭,象征着诗人对于希望与温暖的失去。
整首诗的意象清新,情感真挚,尤其是在静谧的院子里,诗人独自坐下,体现出一种孤独的自省。最后的“梅花和我,对月成三个”,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下的景象,也传达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坚韧与高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村杵声寒”中的“杵”指的是什么?
A. 乡村的声音
B. 一种工具
C. 一种植物
D. 农田
“三更”指的是夜晚的哪个时间段?
A. 早晨
B. 中午
C. 夜深
D. 傍晚
“梅花和我”中,梅花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坚韧与高洁
C. 悲伤
D. 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鹿柴》,在意象上同样使用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在情感基调上,孙云鹤更为孤独与感伤,而王维则显得更为平和与淡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点绛唇》的诗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