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3:18
原文展示:
谢文显老丈见过 赵蕃 〔宋代〕
茅檐冷如水,落叶堆不埽。 林深日上迟,近午犹未冒。 忽闻咿哑声,篮舆过错来造。 儿言此何客,貌古玉色膏。 心如定夫子,躧履仍著帽。 我居甚荒僻,好客鲜能到。 自非金石交,性不移湿燥。 谁能忘崎岖,于此修夙好。 贫家鸡黍窄,菜甲仅可芼。 属君又止酒,何以相慰劳。 寒窗数日款,但有相交导。 我姿虽不敏,敢不期勉蹈。 滔滔流俗中,往往皆媚灶。 看君闭户志,有力甚于乔丿换夏去下。 衣单食不足,耻以饥寒号。 曰吾道当然,尚友古人操。 我虽因事归,未免斗食耗。 而君辱与游,何殊渭冲潦。 穷年语未卒,乃以将归告。 半百顾非遥,驱羸行往报。
白话文翻译:
茅草屋檐下冷清如水,落叶堆积无人打扫。 树林深处,太阳升起得晚,接近中午还未照到。 忽然听到咿咿呀呀的声音,篮舆错过来拜访。 儿子问这是什么客人,容貌古朴,肤色如玉。 心境如定夫子,穿着鞋履,戴着帽子。 我的住处十分荒僻,好客之人很少能到。 若非金石之交,性情不会因环境而改变。 谁能忘记那崎岖之路,在这里修习旧好。 贫穷之家,饭菜简陋,仅能勉强应付。 你又戒酒,如何慰劳你呢? 寒窗下数日款待,只有相互引导。 我虽不聪敏,敢不努力追随? 在滔滔流俗中,人们往往都趋炎附势。 看你闭门不出,志向坚定,力量甚于乔木。 衣衫单薄,食物不足,耻于因饥寒而呼号。 说我的道义当然,崇尚古人的操守。 我虽因事归来,难免消耗斗米。 而你屈尊与我游,何异于渭水冲刷泥沙。 整年话语未尽,却要告辞归去。 半百之年并不遥远,驱赶瘦弱的马前行回报。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 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这首诗是赵蕃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简朴生活的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简朴生活的态度。诗中描绘了茅檐下的冷清景象,以及友人造访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茅檐下的冷清景象和友人造访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诗中,“茅檐冷如水,落叶堆不埽”描绘了诗人居处的荒僻和冷清,而“忽闻咿哑声,篮舆过错来造”则生动地描绘了友人的到来。诗人通过对友人容貌和心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诗中还通过对简朴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简朴生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诗人通过对友人容貌和心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通过对简朴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茅檐冷如水”中的“茅檐”指的是什么? A. 茅草覆盖的屋檐 B. 茅草覆盖的屋顶 C. 茅草覆盖的地面 D. 茅草覆盖的墙壁
诗中“忽闻咿哑声,篮舆过错来造”中的“篮舆”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一种轿子 B. 古代的一种车 C. 古代的一种船 D. 古代的一种马车
诗中“心如定夫子”中的“定夫子”指的是什么? A. 心境安定的人 B. 心境不安的人 C. 心境平静的人 D. 心境激动的人
诗中“自非金石交,性不移湿燥”中的“金石交”指的是什么? A. 比喻坚固的友情 B. 比喻坚固的物品 C. 比喻坚固的关系 D. 比喻坚固的结构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