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仁圣吟

《仁圣吟》

时间: 2025-07-27 08:49:25

诗句

尽道之谓圣,如天之谓仁。

如何仁与圣,天下莫敢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49:25

原文展示:

仁圣吟 邵雍 〔宋代〕

尽道之谓圣,如天之谓仁。如何仁与圣,天下莫敢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将古诗译为白话文,帮助用户理解诗意。

将所有的道理都掌握并实践称之为圣,像天一样无所不包称之为仁。为什么仁和圣如此伟大,天下没有人敢与之相比。

注释: 字词注释:

  • 尽道:掌握并实践所有的道理。
  • 之谓:称之为。
  • 如天:像天一样,无所不包。
  • 莫敢伦:没有人敢与之相比。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其诗多以哲理入诗,风格清新自然。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仁”与“圣”的崇高评价,认为这两种品质是至高无上的,无人能及。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邵雍探讨儒家伦理道德时所作,强调“仁”与“圣”的重要性和崇高地位。

诗歌鉴赏: 邵雍的《仁圣吟》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仁”与“圣”。诗中,“尽道之谓圣”一句,强调了圣人的全面性和实践性,即圣人不仅理解所有的道理,而且能够将其付诸实践。而“如天之谓仁”则用天地的广阔无垠来比喻仁的包容性和普遍性,表明仁是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及的伟大品质。最后两句“如何仁与圣,天下莫敢伦”,则是对这两种品质的极致赞美,认为它们是如此的伟大和崇高,以至于世间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与之相提并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邵雍对儒家理想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尽道之谓圣”:这句话强调了圣人的全面性和实践性,即圣人不仅理解所有的道理,而且能够将其付诸实践。
  2. “如天之谓仁”:用天地的广阔无垠来比喻仁的包容性和普遍性,表明仁是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及的伟大品质。
  3. “如何仁与圣,天下莫敢伦”:对这两种品质的极致赞美,认为它们是如此的伟大和崇高,以至于世间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如天”来比喻“仁”,形象地表达了仁的广阔和包容。
  • 夸张:“天下莫敢伦”夸张地表达了仁与圣的崇高和无人能及。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仁”与“圣”的崇高评价,认为这两种品质是至高无上的,无人能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如天”:比喻仁的广阔和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尽道之谓圣”中的“尽道”指的是什么? A. 掌握所有的道理 B. 放弃所有的道理 C. 忽视所有的道理 D. 遗忘所有的道理
  2. 诗中“如天之谓仁”用什么来比喻“仁”? A. 大地 B. 天空 C. 海洋 D. 山川
  3. 诗中“天下莫敢伦”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天下没有人敢与之相比 B. 天下没有人敢与之对话 C. 天下没有人敢与之对抗 D. 天下没有人敢与之合作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相关章节,如“仁者爱人”、“圣人之道”等,可以与邵雍的这首诗进行对比阅读,深入理解儒家思想中的“仁”与“圣”。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孟子的“仁政”思想进行对比,孟子强调仁政的重要性,而邵雍则从更抽象的层面强调“仁”与“圣”的崇高地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邵雍集》
  • 《论语》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陈嘉父为彭泽主簿 送包释可抚机 思远客 寿昌道中 舍外早梅 山中采药 山中 秋日闲居呈赵端行 秋居寄西里君 秋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寅吃卯粮 言字旁的字 宝性 光板儿 荆棘塞途 母字旁的字 雄鸡一唱天下白 口字旁的字 包含敏的词语有哪些 紫气东来 铁紧 睽别 豕字旁的字 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豚胉 雅人清致 旡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