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4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9:46
吊烈妇徐孺人
薄命方悲失所天,
岂甘改节在青年。
憎他暴行含孤愤,
完我贞操赴九泉。
闭户自经情恻恻,
覆盆未雪恨绵绵。
纵然遇有褒扬日,
博得芳名死后传。
这首诗表达了失去丈夫的女人的悲痛和对贞操的坚守。她的命运本就薄弱,失去了依靠,怎能甘心在年轻时改变自己的节操?她心中对暴行的仇恨充满了孤独的愤怒,为了保全自己的贞操,宁愿赴死于地下。她闭门独自承受着这份情感的悲伤,心中的怨恨依然未能释怀。即使在将来获得赞誉,能够为后人所传颂,她的内心依然无法平静。
作者介绍:曹涌江,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深刻的思考,风格悲凉而深沉。
创作背景:写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中女性地位低下,遭受压迫,诗人通过徐孺人的故事,表达了对烈妇的同情与钦佩,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贞操的重视及由此带来的悲剧。
《吊烈妇徐孺人》是一首充满悲愤的诗,诗中通过对徐孺人的哀悼,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无奈与坚韧。诗的开篇即用“薄命”二字道出了徐孺人的悲惨命运,点明了诗歌的基调。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示了她内心的抵抗与愤怒,诗人通过“憎他暴行”道出她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并通过“完我贞操赴九泉”的决绝,表达了她宁死不屈的精神。这种气质不仅让人感到敬佩,也让人心生疼惜。
中间几句描绘了她的孤独与绝望,闭门自经却仍然无法摆脱心中的重负,显示了女性在悲剧面前的无力感。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后世的思考,尽管她可能在死后得到赞誉,但对于徐孺人而言,内心的痛苦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坚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维护贞操的决心与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展现了深刻的人性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薄命”是指什么?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对暴行的愤怒?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