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

《临江仙》

时间: 2025-04-26 21:00:31

诗句

醉眼纷纷桃李过,雄蜂雌蝶同时。

一生心事杏花诗。

小桥春寂寞,风雨鬓成丝。

天上鸾胶寻不得,直教吹散胭脂。

月明千里少姨祠。

山中开较晚,应有北阴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31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元好问 〔金朝〕
醉眼纷纷桃李过,雄蜂雌蝶同时。
一生心事杏花诗。
小桥春寂寞,风雨鬓成丝。
天上鸾胶寻不得,直教吹散胭脂。
月明千里少姨祠。
山中开较晚,应有北阴枝。

白话文翻译:

醉眼朦胧中,桃花和李花纷纷开过,雄蜂和雌蝶在花间飞舞。
我这一生的心事,犹如杏花下的诗篇。
小桥上春日显得寂寞,风雨中我的鬓发已变成白丝。
在天上寻找鸾胶却无处可寻,只能让这芬芳的胭脂随风而散。
明月照耀千里,少了姨母的祠堂。
山中花开得较晚,想必是因为北风的阴影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醉眼:形容因醉酒而模糊的眼睛。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常用来象征春天。
  • 杏花诗:用杏花比喻自己的心事和诗情。
  • 鬓成丝:形容头发因岁月流逝而变白,如丝一般。
  • 鸾胶:古代传说中的美丽鸟类,象征美好事物。
  • 姨祠:指祭祀姨母的庙宇。

典故解析:

  • 桃李:古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说,桃李象征德行。
  • 鸾胶:来源于古代神话,象征追求和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山阴,是金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词、曲、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景象。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好问的晚年,正值人到中年,面对人生的种种感慨,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充满了个人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开头以“醉眼纷纷桃李过”引入,醉眼的模糊感与春天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春光的留恋与对岁月流逝的哀伤。接着,雄蜂雌蝶的同时出现,象征着生机与爱情的交织。然而,随着小桥的寂寞与风雨的侵袭,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天上鸾胶寻不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似乎在感叹那些美好的瞬间就如同天上的鸾胶一般难以获得。接下来的“月明千里少姨祠”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家庭的记忆相联系,显示了对已逝亲人的怀念。最后,山中的花开得较晚,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给人以深思。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春日景象与深沉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示了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眼纷纷桃李过:用醉眼模糊的视角描绘春天来临,桃花与李花交相辉映。
  2. 雄蜂雌蝶同时:描绘春日生机,蜂蝶飞舞,象征爱情与生命的活力。
  3. 一生心事杏花诗:以杏花比喻自己的心事,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4. 小桥春寂寞:小桥在春天显得孤独,暗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5. 风雨鬓成丝:岁月流逝,诗人的头发因风雨染成白丝,反映人生的变迁。
  6. 天上鸾胶寻不得: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7. 直教吹散胭脂:美好的东西如同胭脂,随风而散,暗示无法把握的遗憾。
  8. 月明千里少姨祠:明月映照千里,少了亲人的庙宇,表达对亲情的思念。
  9. 山中开较晚:山中花开较晚,暗示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10. 应有北阴枝:北风的阴影让花开得晚,象征着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比作心事,形象生动地表现内心情感。
  • 拟人:将春天的景象赋予生命,表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互动。
  • 对仗:诗句中存在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思考,透过春天的景象引发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春天与青春。
  • 杏花:代表诗人的情感与心事。
  • 小桥:象征孤独与寂寞。
  • 鸾胶:象征美好与追求。
  • 月明:象征思念与怀旧。
  • 北阴枝:象征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醉眼纷纷”指的是什么状态? A. 清醒 B. 模糊 C. 明亮 D. 悲伤

  2. “小桥春寂寞”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寂寞 C. 愤怒 D. 希望

  3. “天上鸾胶寻不得”中“鸾胶”象征什么? A. 理想 B. 现实 C. 悲伤 D.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临江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慨,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元好问则更加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好问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桂籍 题鬼字轴 题钓台 题崔庄庵壁 题崔庄庵壁 题陈致中环溪 送周县尉满秩归 送周县尉满秩归 送周县尉满秩归 送郑编修子四省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亲结尾的成语 伙食 浅中 百金之士 好手足 包含皛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利益均沾 马字旁的字 才秀人微 香字旁的字 旧业 淋漓痛快 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燕巢卫幕 誓书铁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