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2:58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徐舜俞 〔宋代〕
芳袍麟殿赐蒲茸,道胜年来请谒慵。
贝叶罢翻双凤阙,石房归掩五芝峰。
朝贤远乞裁诗稿,海客争传出定容。
后代何人续僧史,好将安远比高从。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天台的高殿上,您身着芳香的袍子,接受了庙宇的赐予,虽然道理高深,却总是懒于前来拜访。
贝叶经书不再翻动,双凤的华美殿门关闭,您在石房中隐居,回归了五芝峰的幽静。
朝中的贤士远道而来请求您为他们写诗,海上的游客竞相传颂您的美名。
未来的世代,谁将继续编撰僧人的历史呢?我希望能与安远相比,成为高尚的人物。
作者介绍:
徐舜俞,字子升,号竹溪,南宋时期诗人,以其诗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佛道哲学,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是徐舜俞为送别一位高僧而作。这首诗表达了对高僧梵才的敬仰与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佛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梵才上人的崇敬与惜别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芳袍麟殿”、“双凤阙”等,构建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表现了高僧的高贵与道德修养。诗的开头以“芳袍麟殿”引入,便为整首诗奠定了崇高的基调,表现出对高道士的尊重。
在内容上,诗人不仅描绘了高僧的归隐生活,还反映了社会对其文学才华的认可,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的希望。最后两句则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僧人历史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忧虑与期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的怀念,也有对文化的展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的描述,传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崇敬与对文化传承的关切。诗人以梵才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祭品
C. 高贵的袍子
D. 一种乐器
“贝叶罢翻双凤阙”中,贝叶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书写材料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寺庙
D. 一种乐器
诗人希望未来的人能与谁相比?
A. 梵才
B. 安远
C. 朝贤
D. 海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