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38
紫玉箫
罗绮丛中,笙歌丛里,眼狂初认轻盈。
无花解比,似一钩新月,云际初生。
算不虚得,都古与第一佳名。
轻归去,那知有人,别后牵情。
襄王自是春梦,休谩说东墙,事晚难凭。
谁教慕宋,要题诗曾倚。
宝柱低声。似瑶台晓,空暗想众里飞琼。
余香冷犹在小窗,一到魂惊。
在华丽的罗绮丛中,笙歌阵阵,我的眼睛初次认出了那轻盈的身影。
无花的春日怎么能比得上,宛如一弯新月,在云间悄然升起。
算是没有虚度,古往今来都称得上是美名第一。
轻轻离去,怎知有人在此,别后情思缠绵。
襄王本就是春梦,莫要再提东墙之事,这些事情晚了难以凭信。
谁教我对宋朝心生向慕,曾倚窗前吟诗。
宝柱低声细语,仿佛瑶台的清晨,空想众人中飞舞的琼花。
余香仍在小窗旁,心一到便惊魂不觉。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0年-1120年),字允和,号山人,宋代诗人、文学家。生于名门世家,才华横溢,工于诗词,尤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紫玉箫》创作于晁补之晚年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过去的追忆。诗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及对美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在经历了人生风雨后,仍然对生活保持着一份热爱和追求。
《紫玉箫》是一首充满柔美与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华丽的环境中,初见轻盈的女子,顿时心中荡起涟漪。开篇便以“罗绮丛中,笙歌丛里”勾勒出一个富丽堂皇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的繁华和诗人的感受。接着,通过“无花解比,似一钩新月”将女子的美丽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绚丽的意象,给人以极大的视觉享受。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透过对美好事物的缅怀,流露出对过往的深情。特别是“轻归去,那知有人,别后牵情”一句,体现了对分离的惋惜和对情感的执着,显示出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同时,诗中提到的“襄王自是春梦”,寓意着美好的回忆如梦般虚幻,给人一种淡淡的伤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倾诉,展现了晁补之对美与爱的追求与向往,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悠远而深邃的情感。诗中不仅有对美的赞美,更有对人生哲理的省思,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罗绮丛中,笙歌丛里,眼狂初认轻盈。
描述了诗人身处华丽的环境中,初次见到轻盈的女子,心中激动。
无花解比,似一钩新月,云际初生。
通过比喻将女子的美丽与新月相提并论,突显她的清丽脱俗。
算不虚得,都古与第一佳名。
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对美的欣赏并未虚度,古往今来都能称得上是美名。
轻归去,那知有人,别后牵情。
诗人感叹离去的轻盈女子,留下了深深的思念。
襄王自是春梦,休谩说东墙,事晚难凭。
引用襄王的春梦,暗示美好回忆如梦,且对往事的追忆已无凭据。
谁教慕宋,要题诗曾倚。
表现出诗人对宋朝美好的向往,写诗的情景令人怀念。
宝柱低声。似瑶台晓,空暗想众里飞琼。
通过宝柱的低语,营造出一种清晨的宁静气氛,令人向往的美好。
余香冷犹在小窗,一到魂惊。
最后通过“余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追忆,触动心灵,令人惊魂。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轻盈的女子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对爱情、生活的深情感悟,体现出对时间流逝与美好回忆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轻盈”是指什么?
“一钩新月”在诗中主要用来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东墙”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