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19:53
诗奉送觉之奉使东川
作者:王安石
三秋不见每惓惓,
握手山林复怅然。
後会敢期黄考日,
相看且度白鸡年。
畏途石栈王尊驭,
荣路金门祖逖鞭。
一代官仪新藻拂,
得瞻宸宇想留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秋天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心中总是感到惆怅,和朋友在山林中相握时又感到怅然若失。未来再见的日子何时才敢期待?相聚时光应该好好珍惜。对前方艰难的旅途感到畏惧,但在光明的道路上又充满希望。想要在新官职的光辉下,留连在皇帝的宫殿中。
惓惓:形容心中忧虑、惆怅的样子。
握手山林:形容与友人相聚在山林中。
黄考日:指再次相见的日子,可能隐含着某种节日或重要时刻。
白鸡年:农历的一个年份,暗指未来的时间。
畏途:对前方艰难旅途的恐惧。
石栈:指石头铺成的栈道,形容旅途的险峻。
王尊驭:王尊指的是王羲之,驭指驾驭,意指追求高雅的生活。
金门:形容光明的道路或前景。
祖逖:祖逖是东晋时期的人物,象征忠诚与勇气。
宸宇:指皇宫或帝王的居所,暗指高贵的地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的新法,旨在改革社会经济,促进国家的富强。王安石的诗歌以清新、典雅见称,常常关注社会、政治和个人情感。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任职东川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东川是一个重要的地方,诗中提到的旅途和相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呈现了王安石在友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三秋不见每惓惓",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时间的流逝使得这种情感愈发深厚。接着通过“握手山林复怅然”描绘了与友人再聚时的场景,既有相聚的欢愉,又掺杂着离别的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後会敢期黄考日,相看且度白鸡年”中,王安石表达了对未来再次相见的渴望,但同时又对不确定的未来感到无奈。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尤其是“畏途石栈王尊驭”,不仅描绘了旅途的险峻,也隐喻了他在政治生涯中面临的种种挑战。
最后的两句描写了对官职的渴望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友情、离别与未来的复杂情感,体现了王安石深厚的人文关怀与理想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在离别中的惆怅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王安石通过对旅途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握手山林复怅然”中“怅然”的意思是什么?
A. 高兴
B. 惆怅
C. 愤怒
D. 惊讶
诗中提到的“黄考日”是指什么?
A. 未来的某个节日
B. 作者的生日
C. 一种农作物
D. 一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