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0:34
题苍岭
作者: 徐似道〔宋代〕
看山每恨眼不饱,上马岂知程可贪。
还我一筇双不借,缓从云北过云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美景的渴望与无奈。每次看山,满心怨恨眼睛无法看够;骑上马却不知道这趟旅程是多么贪婪。希望能借一根杖,慢慢地从云北走到云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云北”和“云南”象征着中国山水的壮丽和诗人向往的远方。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徐似道,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其作品多描绘山川湖泊,流露出一种优雅而又颇具哲思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徐似道的游历有关,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旅途的思索。
这首诗以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旅程的思考。开篇“看山每恨眼不饱”,抒发了诗人内心对美景的渴望,仿佛在诉说着人们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接着“上马岂知程可贪”,以骑马的方式隐喻人生旅途的艰辛与漫长,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一句“还我一筇双不借,缓从云北过云南”,通过借杖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壮丽山河时的无奈与渴望。希望能有一个缓慢的过程,来细细品味沿途的风景。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是常见的,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有对生命旅程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理解,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诗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人生旅途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看山每恨眼不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满足
B. 渴望
C. 失落
诗人希望借用什么来缓慢行走?
A. 一匹马
B. 一根杖
C. 一条船
诗中的“云北”和“云南”象征什么?
A. 不同的天气
B. 旅途的艰辛与美好
C. 不同的地域文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