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宿云岩二首

《宿云岩二首》

时间: 2025-05-07 22:46:26

诗句

残僧入定夜堂寂,独客不眠山月高。

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6:26

原文展示:

宿云岩二首
作者: 徐似道

残僧入定夜堂寂,
独客不眠山月高。
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残留的僧人在禅堂里入定,四周十分安静;而一个独自的旅人却无法入眠,明亮的山月高悬在空中。旅人静静坐着,心中没有尘世的烦扰,一盏灯下,他在阅读《离骚》,感受到一种淡然的超脱。

注释:

  • 残僧:指仍在寺院中修行的僧人。
  • 入定:指修行者专心致志地进入冥想状态。
  • 夜堂:指寺院的夜间静室。
  • 独客:孤独的旅人。
  • 山月:山间明亮的月光。
  • 离骚:《离骚》是屈原的长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似道,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通常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常常融入禅宗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产生于诗人对孤独和内心宁静的思考,可能是在某个清幽的山中夜晚,诗人感受到自然与人心的对比,借此表达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寂静的夜晚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明。开头“残僧入定夜堂寂”描绘了修行者在夜晚的专注,暗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接着“独客不眠山月高”,则通过“独客”的对比,展现了孤独感和思考的深度。诗人静坐无念,表现出一种对尘世的淡然态度,最后一灯窗下读《离骚》,更是引入了文化的深度,显示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的意象如“山月”、“一灯”,既有自然的美感,又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残僧入定夜堂寂:描绘僧人在夜间的禅修,强调夜的寂静和内心的专注。
  2. 独客不眠山月高:独自的旅人无法入睡,抬头望见高悬的明月,表现孤独的情绪。
  3. 静坐了无尘俗态:强调旅人的内心状态,超然于世俗的纷扰。
  4. 一灯窗下读离骚:在微弱的灯光下阅读《离骚》,象征着对理想与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残僧的宁静与独客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意象:山月、灯光等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 象征:《离骚》不仅是文学作品,更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月: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高远,代表诗人心中的理想。
  • 灯光:象征着知识与启迪,引导旅人走向内心的探索。
  • 离骚:作为古代经典,代表着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对政治失意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残僧”指的是哪个群体? A. 读书人
    B. 僧侣
    C. 旅人
    答案:B

  2. 诗中所读的《离骚》是谁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屈原
    答案:C

  3. “独客不眠”的意思是什么? A. 独自在山中
    B. 无法入眠的旅人
    C. 在寺院中修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安石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夜泊牛津》相比,徐似道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的追求,而王安石则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着眼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介绍宋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分析古典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洞霄宫 径山冬日 咏新辟邑城 仲弟应符生日大人作诗命和元韵 季弟黄岩任满大人率家众先归作诗见示恭次元 恭和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 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书示及门之作 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书示及门之作 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 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严远 包含閒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小小不言 褒衣博带 巾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瓦罐不离井口破 破格录用 鱼屿 几字旁的字 蠖屈不伸 行字旁的字 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韫蠢 延募 骠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