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释老六言十首

《释老六言十首》

时间: 2025-04-26 22:14:37

诗句

慧灯回照觉性,灵丹难活肉身。

世无伶俐衲子,天有愚懵仙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4:37

释老六言十首 - 刘克庄

原文展示:

慧灯回照觉性,灵丹难活肉身。世无伶俐衲子,天有愚懵仙人。

白话文翻译:

智慧的明灯照亮了觉醒的本性,灵丹妙药却难以拯救肉体的生命。世上没有聪明伶俐的僧人,天上却有愚笨呆滞的仙人。

注释:

  • 慧灯:指智慧的明灯,象征启迪和觉悟。
  • 觉性:指人的本性或觉悟的状态。
  • 灵丹:比喻能治愈或延续生命的药物。
  • 活肉身:指肉体的生命。
  • 伶俐:聪明、机巧。
  • 衲子:指僧人,特别是穿着僧袍的僧侣。
  • 愚懵:愚笨、糊涂的状态。
  • 仙人:指超脱于世俗的修行者或神仙。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慧灯”与“灵丹”可以看作对佛教与道教思想的反映,表达了对智慧与肉体生命的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天池,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刘克庄在这种环境下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命和智慧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慧灯”和“灵丹”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智慧与肉体生命的思考。诗的前两句强调了智慧的光芒能够照亮人的觉醒,而灵丹则是对肉体生命的无奈反思。这里,灵丹的无力不仅指代药物的无效,也暗示了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和无能为力的状况。后两句则转向世俗,作者指出当今社会缺乏聪明的僧人,似乎在批判当时僧侣的修行状态与世俗化,反衬出那些超脱的仙人尽管愚笨却依然存在。这种对比引发了对智慧与愚蠢、真实与伪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慧灯回照觉性:智慧的光芒照亮了人的觉醒,强调内心的智慧和觉悟。
    2. 灵丹难活肉身:药物虽能治病,但却无法真正延续生命,暗示生命的脆弱。
    3. 世无伶俐衲子:当今世上缺乏聪明的僧侣,反映了对社会与修行者的失望。
    4. 天有愚懵仙人:天上却有愚笨的仙人,表明真正的智慧未必在于聪明的外表。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智慧与愚蠢、灵丹与觉性进行对比,突出主题。
    • 象征:慧灯和灵丹象征着智慧与肉体生命,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智慧与愚昧、生命的脆弱与内心的觉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性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慧灯:象征智慧和启蒙,代表内心的明亮。
  • 灵丹:象征肉体生命的脆弱,暗示对生命延续的渴求。
  • 伶俐:象征世俗的聪明与智慧,但在此被贬低。
  • 愚懵仙人:代表一种超脱的境界,尽管愚笨依然存在。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慧灯”象征什么?
      • A. 明亮的灯光
      • B. 智慧的启示
      • C. 生活的艰辛
    2. “灵丹难活肉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药物的怀疑
      • B. 对生命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世无伶俐衲子”反映了对什么的批判?
      • A. 对僧人的聪明才智
      • B. 对社会风气的失望
      • C. 对修行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分析》
  • 《从诗词看宋代社会风貌》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孤云 南游 匣中琴 咏蝉(一作客中闻早蝉) 夜与故人别 夜泊湘江 东门路 望月(一作客中月) 感情 山上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橙红 干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知书明理 投间抵隙 献仪 克字旁的字 行不从径 舌字旁的字 撤市 肀字旁的字 邪不伐正 两阵 撒诈捣虚 隳慢 泽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