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 其五 博浪壮士

《杂咏一百首 其五 博浪壮士》

时间: 2025-07-30 03:55:59

诗句

殿上俄流血,沙中竟脱身。

乃知燕刺客,有愧汉谋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3:55:59

原文展示:

殿上俄流血,沙中竟脱身。
乃知燕刺客,有愧汉谋臣。

白话文翻译:

在殿上突然流血,沙中竟然逃脱了。
这才知道燕国的刺客,令汉国的谋臣感到羞愧。

注释:

  • 殿上:指皇宫的殿堂,象征权力中心。
  • :突然,短时间内。
  • 流血:指有人受伤或被杀,通常暗示暴力。
  • 沙中:指在沙地上,可能象征战斗或逃亡的环境。
  • :竟然,表示意外。
  • 脱身:逃脱,脱离险境。
  • 燕刺客:指来自燕国的刺客,特指行刺的杀手。
  • :感到羞愧或惭愧。
  • 汉谋臣:指汉国的谋士,通常指智者或权臣。

典故解析:

  • 燕国汉国:燕国和汉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两个国家,诗中提到的刺客与谋臣,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 刺客:在中国历史上,刺客常常被视为勇敢但又有争议的人物,涉及暗杀和阴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彦深,号景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豪放,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多战乱,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诗歌鉴赏:

《博浪壮士》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英雄气概的诗作,通过对燕国刺客和汉国谋臣的描写,展现了在权力斗争与生死考验中的人性。诗的开头“殿上俄流血”给人一种紧迫感,仿佛在描绘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瞬间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皇宫。接着“沙中竟脱身”,则展现出逃脱的紧迫感与惊心动魄的场景,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残酷和英雄的无畏。最后一句“乃知燕刺客,有愧汉谋臣”则将全诗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透过历史的视角,诗人不仅在感慨刺客的勇敢,也在反思谋臣的无能与羞愧,显示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震撼力,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殿上俄流血”:描绘了王宫内发生的暴力事件,突显权力中心的不安定。
    • “沙中竟脱身”:刺客在混乱中逃脱,生动地描绘出战斗的激烈和紧迫感。
    • “乃知燕刺客”:表达对刺客勇气的赞美,也隐含对他们行为的反思。
    • “有愧汉谋臣”:暗指汉国的谋士未能保护国家,感到羞愧。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将刺客与谋臣的对比隐喻为时代的英雄与无能之辈,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历史中的英雄与智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在动荡时代中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责任,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殿:象征权力和统治,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激烈。
  • :象征暴力和牺牲,暗示权力游戏中的残酷。
  • :象征混乱和逃亡,体现了战争的无情与人性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殿上流血”象征什么?
    A. 幸福 B. 暴力 C. 和平

  2. “沙中竟脱身”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平静 B. 紧迫 C.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燕刺客”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刺客?
    A. 汉国 B. 燕国 C. 齐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
  • 《登高》:杜甫的诗,描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诗词对比

  • 比较《博浪壮士》与《过零丁洋》:两首诗均涉及历史人物及其命运,前者侧重于刺杀与逃脱的紧迫感,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历史中的英雄与谋士》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花 送昱师赴请姑苏 西湖孤山寺后舟中写望 洞霄宫 园池 洞霄宫 秋日西湖閒泛 寄辇下传神法相大师 翠微亭 寄呈张元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化外之民 彩礼 隔靴爬痒 得开头的成语 矢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器物 反犬旁的字 投生 舍本求末 男来女往 人生识字忧患始 顾大局,识大体 卤字旁的字 无巧不成话 包含埠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