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秋歌二首

《子夜秋歌二首》

时间: 2025-05-05 09:35:28

诗句

凉风夜中来,白露凝如玉。

不敢拭清砧,捣衣乱心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28

原文展示:

子夜秋歌二首
作者: 于慎行

凉风夜中来,白露凝如玉。
不敢拭清砧,捣衣乱心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夜晚凉风徐来,白露凝结得像玉一样晶莹。诗人因为心中烦乱,不敢去擦拭清晨的砧板,担心会打扰到捣衣的心曲。

注释:

字词注释:

  • 凉风:凉爽的风,表示秋天的气息。
  • 白露:秋季的露水,清晨时分凝结在植物上的露珠,形容其洁白如玉。
  • 清砧:指砧板,通常用于打磨食物。
  • 捣衣:指用捣衣杵敲打衣物,暗喻心情的烦乱。

典故解析:

  • “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诗中提及白露有助于营造出一种季节的氛围。
  • “心曲”可以引申为内心的情感或思绪,结合捣衣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慎行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景抒情,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秋季,正值白露时节,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复杂情绪,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子夜秋歌》以其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烦乱。凉风与白露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清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白露凝如玉”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秋天的美丽与清冷,而“不敢拭清砧,捣衣乱心曲”则表现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无奈与矛盾。诗人在宁静的氛围中感受到心灵的骚动,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内心世界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凉风夜中来:夜晚的凉风轻轻吹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
  2. 白露凝如玉:白露的晶莹剔透如同美玉,强调了秋季的特征和自然的美丽。
  3. 不敢拭清砧:诗人因心中烦乱,不敢去擦拭砧板,表现出一种不安与忐忑。
  4. 捣衣乱心曲:捣衣的动作与心中乱曲相对,暗示内心复杂的情感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白露凝如玉”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露水的美丽。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前后句意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心情与动作结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烦乱,反映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来清凉与孤寂。
  • 白露: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反映了自然的清新。
  • 清砧:代表着日常生活的平静与简单。
  • 捣衣:象征着内心的烦乱与情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露”是指什么季节的特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人为何不敢去擦拭“清砧”? a) 害怕弄坏
    b) 心中烦乱
    c) 不想吃东西
    d) 想保持安静

  3. 诗中的“凉风”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悲伤
    c) 清冷
    d) 兴奋

答案:

  1. c) 秋天
  2. b) 心中烦乱
  3. c) 清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其主题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于慎行的《子夜秋歌》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矛盾。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均呈现出秋天的特点,却在情感表达上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题与形式》

相关查询

雨后思湖上居(─作雨中忆湖山居) 奉命和后池十韵 奉和卢大夫新立假山 陪少师李相国崔宾客宴居守狄仆射池亭 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四首 秋夕宴李侍御宅 送从兄别驾归蜀 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 赠萧炼师 寄郴州李相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嗑牙料嘴 包含身的词语有哪些 阿世取荣 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盘骪 臼字旁的字 析圭儋爵 陷身囹圄 牙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穿堂门 舂撞 卿卿我我 转盻 血字旁的字 齿牙为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