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四时歌 其十四

《子夜四时歌 其十四》

时间: 2025-04-26 14:56:00

诗句

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

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00

原文展示:

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时节,成群的大雁相爱成双;春天的时光,成对的小燕子令人感动。兰鹰追逐着野鸡,雉鸡落下时又能见到谁呢?

注释:

  • 秋爱:秋天的爱情,指的是秋季大雁成群飞翔的景象。
  • 两两雁:成双成对的大雁,象征着爱情和团圆。
  • 春感:春天的感动,指春天的燕子飞回,寓意春暖花开时的生机。
  • 双双燕:成双的小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 兰鹰:一种猛禽,象征着捕猎的力量。
  • :追逐、捕捉。
  • 野鸡:指生活在野外的鸡类,象征着自然。
  • :雉鸡,野生鸟类,飞落在地,可能暗示命运的无常。
  • 谁当见:意为在这样的景象中,谁又能见到呢?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四季交替中动物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大雁和燕子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团圆与离别,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作的作者是佚名,身处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期,诗人们在创作中往往结合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形成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多以诗歌抒发情感,寄托理想。诗中通过动物的描写,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子夜四时歌 其十四》通过对四季鸟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诗中大雁和燕子的意象不仅仅是对季节的反映,更是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诗句“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展现了生物之间的羁绊与依恋,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中的情侣关系。尤其是“兰鹰接野鸡”一句,通过兰鹰的捕猎,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和残酷。而“雉落谁当见”则传达了一种孤独感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歌通过对比四季,体现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脆弱,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爱两两雁:描绘秋天成双的大雁,象征着团圆和爱情。
    2. 春感双双燕:描绘春天成对的小燕子,表达春意盎然的情感。
    3. 兰鹰接野鸡:描绘兰鹰在捕猎,体现自然界的竞争和生存。
    4. 雉落谁当见:表达对命运和未来的无奈与思考。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秋爱,两两雁”和“春感,双双燕”,形成鲜明的对比。
    2. 拟人:将动物的情感化,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动物的生活,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与自然法则的无情,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团圆与爱情。
  • :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 兰鹰:象征捕猎和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 :象征着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A. 大雁、燕子、野鸡
    B. 鹰、雉、鸳鸯
    C. 只提到大雁和燕子

  2. “秋爱两两雁”中,"两两"指的是?
    A. 三三
    B. 一一
    C. 成双成对

  3.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爱情的甜蜜
    B. 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C. 四季的变化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比较《子夜四时歌》中的自然描绘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动物的生活状态,后者则着重于人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水调歌头·淮阴作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其三 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对酒行巴陵作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其二 恩赐乐游园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贤胜 妄言则乱 钻穴逾垣 同字框的字 舌开头的成语 以乱易暴 愤恨不平 佛头加秽 笃近举远 旋翼 辵字旁的字 研理 瓦字旁的字 包含漂的词语有哪些 活欢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