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歌 其二

《子夜歌 其二》

时间: 2025-05-07 23:23:33

诗句

白露收荷叶,清明种藕枝。

君行方岁暮,那有见莲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3:33

原文展示:

子夜歌 其二
白露收荷叶,清明种藕枝。君行方岁暮,那有见莲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白露时节,荷叶已经收拢,清明时节已过,水中种植的藕枝也开始生长。诗人感慨,正值岁末,你远行在外,何时再能见到莲花的盛景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天气开始转凉,露水增多。
  • 荷叶:指荷花的叶子,通常在夏季盛开。
  • 清明:同样是农历节气,通常在春季,适合种植。
  • 藕枝:指水中生长的莲藕的茎部。
  • 岁暮:年末,指时间的结束。
  • 莲时:指莲花盛开的时节。

典故解析:

  • 白露清明都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代表了自然变化的周期。
  •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常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何,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为题材,常以细腻的笔触描摹生活,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岁末时分,作者可能正处于思念故人或往昔的情境中,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人的离别与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子夜歌 其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寄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白露收荷叶”引入,描绘出自然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荷叶的收拢暗示着生机的消逝。接着“清明种藕枝”,则将时间推回至春天,展现出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然而,随着“君行方岁暮”的出现,诗人转而感到一种惆怅,岁末的到来让人感受到分离的无奈。最后一句“那有见莲时”更是将这种思念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诗歌的情感在平静中流露出深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又有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感悟,值得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露收荷叶:描绘了白露时节,荷叶逐渐枯萎、收拢的景象,象征着夏天的结束。
  • 清明种藕枝:提到清明时节种植藕,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君行方岁暮: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同时点明了时间已进入年末。
  • 那有见莲时:感叹再无机会见到美丽的莲花,流露出遗憾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露收荷叶,清明种藕枝”,形成了平衡的对称。
  • 象征:荷叶、莲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思念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象征着青春的消逝与生命的短暂。
  • 藕枝:代表生长与希望,暗示着春天的生机。
  • 莲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露”指的是哪一个节气?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2.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A. 荷叶
    B. 藕枝
    C. 莲花
    D. 以上皆是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D. 迷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陈何的《子夜歌 其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时光的感慨与人生的思索,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变化,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满庭芳 满庭芳 赠魏德纯 满庭芳 初春即事和云门 满庭芳·望江楼茗坐 满庭芳 夜叉婆 满庭芳 满庭芳 送林方伯考绩 满庭芳五首 其二 满庭芳 山居 满庭芳 重遇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都子 二者不可得兼 色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角回 砥名励节 阿娇金屋 包含盐的成语 海魂衫 斤字旁的字 包含鞋的词语有哪些 艺苑 铲斜 包含夫的词语有哪些 天假其便 堂哉皇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