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1:18
墨磨北海乌龙角,
笔蘸南山紫兔毫。
花笺铺展砚台高,
诗气豪,凭换紫罗袍!
石榴子露颜回齿,
菡萏花含月女姿。
不知张敞画眉时,
甚意思,墨点了那些儿。
金鱼玉带罗袍就,
皂盖朱幡赛五侯。
山河判断笔尖头,
得志秋,分破帝王忧。
笔头风月时时过,
眼底儿曹渐渐多。
有人问我事如何?
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在北海用墨磨出乌龙的角,
用南山的紫兔毫沾上笔墨。
花笺在高高的砚台上铺开,
诗意豪放,凭此换来紫罗袍!
石榴子露出笑脸,回眸露齿,
菡萏花宛如月下的女子姿态。
不知张敞画眉时,
那究竟意味着什么,墨点了哪些地方。
金鱼和玉带装点着罗袍,
皂盖朱幡仿佛赛过五侯。
山河在笔尖下分明,
得意之秋,化解了帝王的忧愁。
笔头的风月时时涌现,
眼底的儿曹逐渐增多。
有人问我情况如何?
人海茫茫,无日不风波。
张弘范(约1280-1340年),元代诗人,号石门,字子文,出生于今天的山西省。张弘范以其诗词的清新流畅和豪放的情感闻名,与同时代的许多诗人相比,他的作品更加注重自然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阳春曲_墨磨北海乌》是张弘范在元代社会转型期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个人情怀的追求与对社会的思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交圈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密切相关。
《阳春曲_墨磨北海乌》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豪情的诗作。整首诗在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头几句通过对磨墨和笔的描写,展现了作诗的氛围,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创作的激情。诗人将北海的墨与南山的兔毫相结合,不仅强调了创作材料的考究,更体现了其追求艺术的高雅品味。
中段的意象如“石榴子露颜回齿”和“菡萏花含月女姿”,则在细腻的描写中映射出自然的美与女性的柔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里的意象不仅富有画面感,还引发读者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人生的思考,面对“人海阔,无日不风波”的感慨,诗人反映出对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此时的诗歌更具哲理性,表现了对世界的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非常和谐,字句之间的对仗和韵律使得诗歌在朗读时具有强烈的音乐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创作过程中的美好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个体在社会洪流中的无奈与自我价值的追寻。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紫兔毫”象征什么?
A. 高贵的艺术追求
B. 低贱的生活
C. 自然的美
D. 富贵的象征
“人海阔,无日不风波”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
B. 社会生活的困扰
C. 个人的成功
D. 友谊
诗中“笔尖头”所表现的意象,最能体现什么?
A.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B. 诗人对社会的思考
C. 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D. 诗人对美的追求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张弘范的《阳春曲_墨磨北海乌》更侧重于对创作过程的描绘与对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放与饮酒的快意,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奔放。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都充满了生动的描绘,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却各具特色。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和研究诗词的背景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