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6:34
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其二
子公书问走舆台,公独山林挽不回。
人道旬瑜须径去,谁知李泌却重来。
传芳谢砌芝兰粲,在处膺门桃李开。
无愧可攻心事好,底教生死不荣哀。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名为楼公的悼念。诗的开头提到有人询问楼公的去世,然而他已无法再回到山林之间。世人都说旬瑜(即指贤人)需要直接离去,谁能想到李泌(古代贤者,出山复出)却能重新归来。接着提到,他的芳名如同砌上的芝兰一般鲜艳,在他所处的地方,桃李的花朵也盛开了。他无愧于世上所做的心事,何以让生死之间的荣辱感到哀伤呢。
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作多以抒情和咏史为主,风格清新,善于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此诗是在楼公去世后为其撰写的挽歌,表达了对楼公的悼念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对贤者的重视与追思。
这首挽歌辞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已故楼公的敬仰与怀念。诗的开头以“子公书问走舆台”引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失落感,似乎楼公的离去使得政界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支柱。而后通过提及“旬瑜”与“李泌”,引发对于贤者与隐士的思考,既有对贤者必要离去的无奈,也有对隐士重回政坛的期待。整首诗以“传芳谢砌芝兰粲”展示了楼公生前的德行和影响力,暗示即使他已去世,他的名声与贡献依旧在世间流传。这种生死之间的对比,既表现出对生前成就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其去世的惋惜,形成了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贤者的怀念与对德行的尊重,同时引发对生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和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旬瑜”指的是:
A. 楼公
B. 李泌
C. 贤者
“传芳谢砌芝兰粲”中的“芝兰”象征:
A. 美德与影响
B. 繁华与荣耀
C. 离别与哀伤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伤感
B. 赞美
C. 厌世
答案:
以上是对《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其二》的完整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