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炊烟

《炊烟》

时间: 2025-07-28 00:10:01

诗句

丝丝古柳纲罗鸦,拍拍平田鼓吹鼃。

不是青烟出林杪,得知山崦有人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0:10:01

原文展示:

炊烟
作者: 史弥宁 〔宋代〕

丝丝古柳纲罗鸦,
拍拍平田鼓吹鼃。
不是青烟出林杪,
得知山崦有人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的宁静景象:细细的炊烟从古老的柳树旁升起,乌鸦在树上啼叫,平坦的田野上青蛙呱呱叫着。并不是那青烟从林间升起,而是告知我,这山峦之间有人家居住。


注释:

  • 丝丝:形容细微的样子。
  • 古柳:古老的柳树,象征着乡村的自然景观。
  • 纲罗鸦:可能指乌鸦栖息在柳树间,描绘出一种生动的乡村生活。
  • 拍拍:形容青蛙的声音,表现出田野的生机。
  • 鼓吹鼃:青蛙叫声如鼓声,生动形象。
  • 林杪:树木的顶端,指林间的高度部分。
  • 山崦:山峦,指高低起伏的山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弥宁,字子宪,号鹤汀,宋代诗人,生于南宋,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稳定、农业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炊烟》一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乡村的和谐美好。诗的开头“丝丝古柳纲罗鸦”展现了古老的柳树和栖息在其上的乌鸦,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拍拍平田鼓吹鼃”则通过青蛙的叫声,增添了乡野的生动感。全诗的最后两句“不是青烟出林杪,得知山崦有人家”则揭示了炊烟的来源,强调了人类的栖息和生活气息。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丝丝古柳纲罗鸦”:描述古老的柳树和栖息在上面的乌鸦,体现出一种安静的乡村气息。
    2. “拍拍平田鼓吹鼃”:青蛙的叫声生动而富有节奏感,表现出田野的生机。
    3. “不是青烟出林杪”:不是从林间冒起的青烟,暗示着炊烟的来源。
    4. “得知山崦有人家”:最后一句揭示了人们的存在,强调人与自然的结合。
  • 修辞手法

    • 比喻:青蛙的叫声比作鼓声,增强了生动感。
    • 拟人:乌鸦和青蛙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使自然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个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古柳:象征着岁月、历史与自然的和谐。
  • 乌鸦:代表着乡村的生气与活力。
  • 青蛙:象征着田野的生机与活力。
  • 炊烟:象征着人类的生活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A. 乌鸦,青蛙
    B. 麻雀,老虎
    C. 鹿,狼

  2. 诗中“丝丝”形容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A. 雨
    B. 风
    C. 炊烟

  3. 诗的主旨是什么? A. 描绘城市生活
    B. 赞美乡村生活
    C. 表达对战争的思考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史弥宁的《炊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居的和谐景象,但史弥宁更着重于乡村生活的细节,而王维则突出了山水的幽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史弥宁的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梅引 江梅引·和晦蛰二师依白石四声 江梅引 江梅引 用白石翁格 江梅引 和晦窗依白石四声 江梅引两解 其二 江梅引两解 江梅引 赠刘会首 江梅引·无明咬断契真修 江梅引·黄裳元吉纵金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形劫势禁 反犬旁的字 怀旧 不惭屋漏 一介书生 羊字旁的字 送丧 三框儿的字 野心勃勃 不几 聪明睿达 干没 双人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出头鸟 包含退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