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5:15
长风一万里,披豁暮云空。
极浦三年梦,扁舟二子同。
离离浮远树,杳杳没孤鸿。
若问明朝事,西山晻霭中。
长风吹拂,一万里之遥,撕开了暮色中的云层。
在这辽阔的海边,我在这扁舟上与友人度过了三年的梦境。
树木在远处隐约可见,孤雁在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你想问明天的事,那就在西山的朦胧云雾中寻找答案吧。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是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朱熹的诗作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舟中晚赋》创作于朱熹晚年,正值其人生的回顾与思考之际。诗中展现了他对人生、梦想以及未来的思考,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舟中晚赋》是朱熹在晚年对人生与自然的反思之作。诗的开头以“长风一万里”引入,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一种豪情万丈的气概,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而“披豁暮云空”则暗示了诗人在这漫长旅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接着,诗人提到“极浦三年梦”,表明他在此地与友人共同度过的岁月,似梦似幻,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后面的意象如“离离浮远树”和“杳杳没孤鸿”,描绘出了一幅美丽而又孤独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最后一句“若问明朝事,西山晻霭中”,深藏着对未来的惆怅与不确定,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哲理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朱熹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哲学思考,展现了朱熹作为理学家的深邃思想与诗人的细腻情感。
诗中“长风一万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豪情
C) 疲惫
D) 平静
“扁舟二子同”中的“二子”指代什么?
A) 亲人
B) 朋友
C) 兄弟
D) 学生
“若问明朝事,西山晻霭中”意在表达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未来的迷茫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