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06
江流围玉界,天影抱琼台。
拄杖烟霄外,中岩日月回。
箕山藏遁许,吴市隐仙梅。
一笑今何在,相期再举杯。
江水环绕着玉石的界限,天上的影子环抱着琼台。
我拄着拐杖,站在烟云之外,中间的山岩仿佛日月都在旋转。
箕山藏匿了隐士许氏,吴市隐藏着仙梅。
一笑之间,不知现在何处,再次相约举杯畅饮。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诗人、思想家。他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朱熹的诗歌多表达理想、哲思及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凝练。
这首诗创作于朱熹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美好景象和对友人再聚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朱熹的《十五日再登祝融用台字韵》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神游于自然之中的情怀。首句“江流围玉界,天影抱琼台”以优美的意象引入,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中。紧接着,通过“拄杖烟霄外,中岩日月回”两句,诗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仿佛自己已然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心灵的宁静。
“箕山藏遁许,吴市隐仙梅”则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理想化的环境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这幅美丽的自然图景中,诗人渴望与友人共饮的情感通过“相期再举杯”得以升华,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期待。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层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悟道之感。朱熹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构筑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让人感受到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对友谊的期待,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美好意象与深邃思考交织,构成了朱熹独特的诗歌风格。
朱熹的《十五日再登祝融用台字韵》是写于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吴市”隐喻的是什么?
“一笑今何在”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