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05:51
鼎足炉边坐,陶然共一樽。
道心元自胜,世味不须论。
安稳三更睡,清明一气存。
虽无康乐句,聊尔慰营魂。
在炉边三足鼎立地坐着,陶醉于眼前的美酒。
内心的道理本就高于一切,世俗的滋味无需去争论。
安稳地睡了个好觉,清明的气息仍然在心中存留。
虽然没有康乐的诗句,但也足以慰藉我的灵魂。
朱熹(1130-1200),字子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方面。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萍乡黄花渡口的客舍中,反映了他在旅途中对内心道理的体悟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心态。此时的朱熹已经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人生哲理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首诗体现了朱熹的哲理思考与艺术表现的结合。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诗人坐在炉边,与友人共饮,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放松的气氛。接着,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对世俗的超然,强调道心的胜出。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哲学,展现了朱熹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与思考。
诗中“道心元自胜”一语,揭示了朱熹内心的坚定与从容。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和安宁源于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享乐。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睡眠的珍视与内心的清明,虽然生活中没有太多的欢愉,但依然能够找到慰藉。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对世俗的超然,倡导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外在诱惑的淡泊。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道心元自胜”中的“道心”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更”代表什么?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饮酒的情景,但更多强调孤独与豪放,而朱熹的作品则倾向于哲理与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