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0:21
时菊碎榛丛,地僻柴门静。
谁道村中好客稀,明月和清影。
天地一蘧庐,梦事慵思省。
若个知余懒是真,心已如灰冷。
时节正是菊花零落之际,杂草丛生的地方,柴门显得格外宁静。
谁说这个村庄里的好客人少呢?明亮的月光映照着清晰的影子。
天地之间只有一间茅屋,梦中的事情我懒得去想。
谁能知道我这种懒散的心情其实是发自内心的,心情已如灰烬般冷淡。
向子諲,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写作清新脱俗的诗词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传达隐逸情怀。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后,诗人因战乱避乱于双源山间,见菊花凋零,感慨人生的无常和内心的冷寂。
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开头以“时菊碎榛丛”描绘出秋天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其内心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谁道村中好客稀,明月和清影”一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在这个偏僻的村庄,尽管好客的人少,但月光与影子的交融,依然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天地一蘧庐,梦事慵思省”中,诗人自我反思,选择隐居生活,显露出对世俗的厌倦和懒散的心态。
最后两句“若个知余懒是真,心已如灰冷”,则是对自己情感的剖析,心灵的孤独与冷漠,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这首诗在笔调上轻松淡雅,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菊”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高洁与坚韧
c) 温暖
诗人为何选择隐居?
a) 逃避现实
b) 享受宁静
c) 寻求财富
“心已如灰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奈
c) 希望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