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29
比年学校兴,礼义生于富。
使节按部来,士子皆奔辏。
近年来学校兴盛,礼义之风在富裕的环境中滋长。
使节们按部就班地来到这里,士子们都纷纷赶来投奔。
诗中提到的“礼义生于富”暗示着富裕的社会能够促进道德和礼仪的发扬,而“士子皆奔辏”则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学问和礼义的重视,努力寻求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士子们的求学热情。
作者介绍:郭广和是宋代的一位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注重现实生活的描写。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的变迁与教育的发展。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宋代,那个时期,国家逐渐富裕,社会重视教育,士人地位提高,使得学校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金州》这首诗展现了宋代社会教育兴盛的景象。诗的开头提到“比年学校兴”,直接表明了教育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富裕,礼义之风得以滋养,这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体现,更是精神文化的升华。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士子们对于学问的追求愈发强烈,纷纷赶来求学,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诗中“使节按部来”的描绘,则暗示了这一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士人们借此机会互相学习,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学识。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浓缩了时代的特征。诗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展现了教育与礼义的重要性,折射出一个国家在社会与文化层面向上的发展。诗人在描绘这一现象时,既表现了对教育兴盛的欣慰,也隐含着对未来士人应承担的责任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富裕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对于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比年学校兴”指的是:
A. 学校的数量减少
B. 学校数量增加且发展良好
C. 学校完全不存在
D. 学校变得不重要
“礼义生于富”强调的是:
A. 富裕与道德无关
B. 富裕有助于道德与礼仪的提升
C. 道德与财富是对立的
D. 贫穷更能培养道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