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27
草堂在岩下,卜居聊自适。
桂气满阶庭,松阴生枕席。
远瞻惟鸟度,旁信无人迹。
霭霭云生峰,潺潺水流石。
颇寻黄卷理,庶就丹砂益。
此即契吾生,何为苦尘役。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在山中的生活情景。草堂坐落在岩石下,居住在这里让我感到自在。庭院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松树的阴影洒在我的床席上。向远处眺望,只有鸟儿在飞翔,周围没有人迹可寻。云雾缭绕在山峰之上,潺潺的水声在石头间流淌。我时常寻找古书中的道理,希望能获得长生不老的丹砂。我这一生正是与自然相契合,何必为尘世的苦难而劳累呢?
冯道之(约773年-835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不满官场生活而隐居。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山中作》创作于诗人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在社会动荡和官场腐败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逃避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山中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既有芳香的桂花、阴凉的松树,也有飞翔的鸟儿和潺潺的流水,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是诗人心灵的寄托,也是他追求自我解放和精神寄托的象征。
诗歌的开头,诗人用“草堂在岩下,卜居聊自适”点明了隐居的地点和心态,彰显出对山中生活的满足与自在。接着通过“桂气满阶庭,松阴生枕席”的描写,进一步刻画了山中生活的优雅与舒适。远望时,诗人只见鸟儿飞过,周围无人,暗示了他对世俗的逃避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中间几句描绘了气候与水流的景象,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增添了自然的生动与灵动。最后,诗人反思自己的选择,认为这份宁静和自在是他生命的契机,质疑为何要为世俗的苦难而辛劳,表达了对长生与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的主题是追求隐逸生活与内心自由。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世俗繁杂生活的厌倦,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这种理想不仅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对心灵的追求。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自我生命的思考。
诗人隐居的地点是?
诗中提到的“桂气”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何选择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