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8:05
水龙吟 赠李元法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绵绵一气冲关节。熏蒸遍流百脉。聚归乾鼎,象成龙虎,性情感结。
精变高超越,功七返九还无阙。炼成大药,通神显用,觉香味,遍身泄。
焕吐丹光皎洁。晃灵台一点如雪。常清常净,无馀无欠,圆明莹彻。
显出真心月,射宇宙了无尘屑。耸太虚法相,无生神妙,镇千万劫。
这首诗描绘了内丹修炼的过程,开头提到内气如同绵绵细流般贯通关节,熏蒸的气息遍布全身的经脉。通过修炼,身体的精气汇聚成乾鼎,形成龙虎二象,内心的情感和感悟也随之凝结。经过高深的变化,修行的功夫不断返还,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状态。炼成了大药,通达神明的用处,觉察到那香味弥漫全身。
接着,诗人描绘了灵台的光辉如雪般皎洁,心灵也常保持清净,没有多余或欠缺,圆润明亮。
最后,真心如月,照耀宇宙,尘埃无存,达到无生的神妙境地,镇定了亿万劫难。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诗人,专注于道教文化和内丹修炼,作品多涉及修身养性、道理哲学。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修道的过程中,旨在表达对内丹修炼的理解和体验,体现出道教思想的深邃和修行的艰辛。
《水龙吟 赠李元法》是一首深具哲理性的道教诗作,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内丹修炼的过程和心灵的升华。全诗以自然的气息和内在的感觉为主线,强调了修炼中身心的和谐与统一。诗人运用“绵绵一气”来形象地描绘内气的流动,营造出一种温和而又深邃的氛围,给人以身心交融之感。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焕吐丹光皎洁”表达了内丹修炼成功后所带来的光明与清净,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明澈。诗人更以“真心月”来象征修行者的真实本心,强调内在的清净与无尘。这种理想状态不仅是对个人的追求,也是对宇宙真理的探索,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哲学追求。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刘志渊对道教修炼的深刻理解与体悟,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对道教文化的重视与推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内丹修炼展开,表达了道教追求身心和谐、超越生死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乾鼎”象征什么?
A. 水
B. 风
C. 阴阳和谐
D. 土
“焕吐丹光皎洁”中“皎洁”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明亮
C. 清净
D. 香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水龙吟》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前者更强调内在的修炼和道教思想,而后者则诗意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前者理性而深邃,后者抒情而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