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龙吟 挽人

《水龙吟 挽人》

时间: 2025-05-10 07:59:20

诗句

百年经眼烟云,一腔孤愤何堪拟。

差如放逐,汨罗江畔,行吟屈子。

化碧沉埋,哀深最怕,心犹难死。

纵恩仇未泯,羁缠脱尽,云归去,应无泪。

漫道斯人已矣,證千秋、名垂青史。

腥风血雨,奔雷惊电,此时还记。

劫换沧桑,问谁能保,生前荣毁。

待群峰怒吼,神州震荡,唤天公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9:20

原文展示

水龙吟·挽人
作者: 王蛰堪

百年经眼烟云,一腔孤愤何堪拟。
差如放逐,汨罗江畔,行吟屈子。
化碧沉埋,哀深最怕,心犹难死。
纵恩仇未泯,羁缠脱尽,云归去,应无泪。
漫道斯人已矣,证千秋名垂青史。
腥风血雨,奔雷惊电,此时还记。
劫换沧桑,问谁能保,生前荣毁。
待群峰怒吼,神州震荡,唤天公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百年历史如烟云般消逝,诗人心中满是孤独与愤懑,难以抒发。与其说是被放逐,不如说是站在汨罗江畔吟唱屈原的遗作。被埋藏的情感化为碧水,最深的哀伤让人心难以释怀。尽管恩怨未了,羁绊已解,云归之时应无泪流。人们常说这位伟人已逝,但他的名声将流传千秋,永载青史。腥风血雨与惊天动地的雷声,至今仍铭刻于心。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谁能保障生前的荣华与毁灭?待到群山怒吼、神州震荡之时,呼唤天公沉醉于此。

注释

  • 百年:指历史的漫长,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
  • 孤愤:孤独的愤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甘。
  • 汨罗江:与屈原相关的名江,传达对屈原的怀念。
  • 化碧沉埋:隐喻情感的消逝与沉寂。
  • 腥风血雨:历史上动荡不安的象征。
  • 群峰怒吼:自然界的壮丽景象,暗示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呐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性的探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历史变迁之际,诗人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逝去英杰的追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龙吟·挽人》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深度的作品。诗人以对历史的回顾开始,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尽感慨。开头的“百年经眼烟云”不仅呈现了历史的流逝,也暗示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无奈。接着,通过“汨罗江畔,行吟屈子”的意象,诗人与屈原的悲剧相联系,传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敬仰。

诗中的“化碧沉埋”一语,象征着深埋心底的哀伤与无奈,而“纵恩仇未泯,羁缠脱尽,云归去,应无泪”则进一步反映出诗人对情感的释怀与超脱。尽管历史充满了腥风血雨,诗人依然铭记着那些波澜壮阔的时刻。

最后,诗人通过“待群峰怒吼,神州震荡,唤天公醉”展现出一种激昂的情感,似乎在呼唤重振与希望。这种情感的转折与升华,使整首诗充满了力量与生命的张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年经眼烟云:回忆历史,时间如烟云般流逝。
  • 一腔孤愤何堪拟:内心愤懑无处倾诉,感到无奈。
  • 差如放逐,汨罗江畔:将自己比作被放逐者,站在屈原的故地。
  • 化碧沉埋:内心的情感如水般沉淀。
  • 哀深最怕,心犹难死:深切的哀伤让人难以释怀。
  • 纵恩仇未泯,羁缠脱尽:虽然恩怨未了,已经摆脱羁绊。
  • 漫道斯人已矣:外界说这位伟人已经去世。
  • 证千秋名垂青史:他的名声将永载史册。
  • 腥风血雨,奔雷惊电:历史的动荡。
  • 劫换沧桑,问谁能保,生前荣毁:经历了历史的变迁,谁能确保生前的荣华。
  • 待群峰怒吼,神州震荡:期待未来的希望与变革。

修辞手法

  • 比喻:历史比作烟云,表达其虚幻与遥远。
  • 对仗:如“腥风血雨,奔雷惊电”,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气势。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切思考与对逝去英雄的怀念,包含着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汨罗江:悲壮与怀念,象征屈原的伟大与悲伤。
  • 碧水:象征沉淀的情感与哀伤。
  • 群峰:自然的力量,象征希望与振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汨罗江”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 A. 李白
    • B. 屈原
    • C. 杜甫
  2.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与孤独
    • B. 欢乐与庆祝
    • C. 平淡与无聊
  3. “腥风血雨”描绘的是:

    • A. 自然灾害
    • B. 历史动荡
    • C. 和平时期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抗争。
  • 《长恨歌》:白居易的经典作品,探讨了爱情与历史。

诗词对比

  • 王蛰堪的《水龙吟·挽人》与屈原的《离骚》,两者都体现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强调历史的沧桑与情感的超脱,而后者则更为沉重,体现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屈原研究》
  • 《王蛰堪诗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瓶中梅花 偶题 妙严禅寺 买砚 马桥秋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调和 危若朝露 癶字旁的字 遗芬剩馥 考辨 卓开头的成语 包含梗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色字旁的字 尤恶 不堪卒读 旨味 旡字旁的字 待结尾的成语 白衣秀士 鱼字旁的字 爱之欲其生 单耳刀的字 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颠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