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移居二首 其二

《移居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3:31:18

诗句

邻曲无还往,何由有别情。

惟应小窗月,长记读书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18

原文展示:

邻曲无还往,何由有别情。惟应小窗月,长记读书声。

白话文翻译:

邻居的歌声无法再传来,怎能有别样的情感呢?只希望在这小窗前的月光下,长久记得那读书的声音。

注释:

  • 邻曲:邻居的歌曲,这里指邻居传来的歌声。
  • 无还往:没有再传来,意指无法再听到。
  • 别情:不同的情感或情绪。
  • 惟应:只希望。
  • 小窗月:小窗前的月光。
  • 长记:长久记得。
  • 读书声:读书时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月”和“读书声”都是常见的文化意象。月亮在诗词中常常象征思念与孤独,读书声则代表学习和知识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雪窗,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因其诗作多描写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象而受到后世推崇。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兼具理性与感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他移居之际,面对新的环境,表达了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与对知识的热爱。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反映了他在安静环境中思考与学习的心境。

诗歌鉴赏:

《移居二首 其二》展现了刘克庄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描写邻居的歌声与自己的读书声,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旧时光的怀念。在“邻曲无还往,何由有别情”中,诗人感受到邻居的歌声已不复存在,心中难免生出一丝失落与惆怅。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够体会到他对友情与生活的思考。

而“惟应小窗月,长记读书声”则将这种孤独情感与人对知识的渴望结合在一起。小窗外的月光洒在读书的身影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只剩下书本和月光相伴。诗中诗人对读书声的珍视,体现了他对于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整首诗结构简洁,情感深邃,通过对简单日常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仅让人感受到孤独的美感,也引发了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邻曲无还往”:邻居的歌声已经听不到了,暗示着与旧友的分离。
    2. “何由有别情”:在没有歌声的情况下,如何能产生新的情感呢?表达了一种失落感。
    3. “惟应小窗月”:只有在小窗前的月光之下,才能感受到这份孤寂。
    4. “长记读书声”:长久地铭记着那读书时的声音,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邻曲无还往”和“何由有别情”,形成了对称的句式。
    • 意象:月亮与读书声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思索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对孤独的感悟,以及对知识的渴求。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邻曲:象征人际关系和情感的交流。
  • 小窗: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的空间。
  • :象征孤独和思念。
  • 读书声:象征知识与精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邻曲”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的声音
    • B. 邻居的歌声
    • C. 自己的读书声
  2. 诗人用什么来象征孤独与思考?

    • A. 小窗
    • B. 月光
    • C. 读书声
  3. “长记读书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热爱?

    • A. 友情
    • B. 知识
    • C.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均以月亮为意象,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书声的追求,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平路中遇大水 东平路作三首 鲁西至东平 遇冲和先生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 宋中遇陈二 三君咏。郭代公(元振) 三君咏。魏郑公(徵) 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耒字旁的字 扫地焚香 閑叉 三点水的字 交夺 黍字旁的字 三差两错 违灭 龠字旁的字 硁硁之信 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旁的字 赝谱 同心结 口口相传 奴隶主阶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