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鲁西至东平

《鲁西至东平》

时间: 2025-07-27 15:02:37

诗句

沙岸拍不定,石桥水横流。

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寥落千载后,空传褒圣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5:02:37

原文展示:

沙岸拍不定,石桥水横流。
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寥落千载后,空传褒圣侯。

白话文翻译:

沙滩上的波浪拍打得并不平静,石桥上的流水横流而过。
问路时看到鲁国的风俗,令人回忆往昔,感伤故乡的丘墟。
千载之后,历史仅仅传承着褒氏和圣侯的名声。

注释:

  • 沙岸拍不定:沙滩的波浪不时拍打,意指海浪的涌动难以平定。
  • 石桥水横流:石桥上的水流横向奔流,描绘了水流的急促。
  • 问津:问路,寻求过河的地方。
  • 鲁俗:鲁国的风俗,指当地的文化习俗。
  • 怀古:追忆古代事物,感慨往昔。
  • 伤家丘:对故乡的感伤,丘指故乡的土丘或墓地。
  • 寥落千载后:经历了千年后,形容时间的漫长与稀疏。
  • 空传褒圣侯:只剩下褒氏和圣侯的名声被流传。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适(702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边塞诗三大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写景抒情见长,常表达对边塞生活的感受。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高适前往东平的途中,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鲁西至东平》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乡愁的诗,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织。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沙岸的波浪与石桥的流水,营造出一种动感与流动的氛围,反映了自然的变幻与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问津与鲁俗,展示了诗人对鲁国风俗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故乡文化的感慨与认同。最后两句则通过“寥落千载后”来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只有褒圣侯的名声得以流传,显得格外苍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沙岸拍不定:揭示了自然的动荡,波涛汹涌。
    2. 石桥水横流:石桥的水流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3. 问津见鲁俗:通过问路的情境,反映对文化的好奇与赞美。
    4. 怀古伤家丘:感情由外境转向内心,怀古之情令人伤感。
    5. 寥落千载后:表达对历史的思考,感叹时间的无情。
    6. 空传褒圣侯:只有名声存留,体现历史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沙岸拍不定”比喻时间的流动与不安。
    • 对仗:诗中各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
  •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对历史与故乡的思索,表现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感慨与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意象分析:

  • 沙岸:象征着自然的波动与不安。
  • 石桥:代表了连接与沟通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 鲁俗: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 家丘:再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2. “怀古伤家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诗人提到的“褒圣侯”指的是谁?

答案

  1. 沙岸、石桥、水流。
  2. 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思念。
  3. 褒氏和圣侯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象征着光辉的历史。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诗词对比:高适的《鲁西至东平》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但王之涣更偏向于壮丽的景观描写,而高适则更多展现了内心的情感与怀古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点绛唇 光泽道中憩古寺作 点绛唇 春草。忆仙品 点绛唇 点绛唇 素馨花灯 点绛唇 戏题自画绯桃新柳小幅 点绛唇 点绛唇 过夏人遥,吟秋恨积,因度此阕,以纾离怀 点绛唇 五月廿七夜书事 点绛唇·西蜀咽喉 点绛唇 西湾即事 以下有十三首平湖乐,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玄字旁的字 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乡八镇 常棣碑 劫初铃 严恪 人字头的字 士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强顽 城结尾的成语 剡牍 一串骊珠 鱼字旁的字 患至呼天 天昏地惨 为时尚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