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三首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三首》

时间: 2025-04-30 05:29:36

诗句

舟中演满意不浅,却坐林塘景欲昏。

翠色蜻蜓立菱蕊,青丝騕袅秣城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9:36

原文展示: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三首
梅尧臣

舟中演满意不浅,却坐林塘景欲昏。
翠色蜻蜓立菱蕊,青丝騕袅秣城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们在西湖游玩时的情景。舟中欣赏美景,心情愉悦,却看到夕阳西下,湖面渐渐昏暗。翠绿色的蜻蜓停在菱角花上,青丝的柳条在城边随风摇曳。

注释:

  • 舟中:在船上。
  • 演满意:陶醉于美景。
  • 林塘:林木和池塘。
  • 景欲昏:景色渐暗。
  • 翠色:绿意盎然的颜色。
  • 蜻蜓:一种昆虫,常见于水边。
  • 菱蕊:菱角花的花蕊。
  • 青丝:指柳树的细长枝条。
  • 騕袅:形容柳条柔美的样子。
  • 秣城根:指湖边的城墙根部。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蜻蜓立菱蕊”描绘了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唤起人们对古代文人雅士在湖边游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和古风,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游览西湖时,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三首》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诗的开头“舟中演满意不浅”,直接表达了在船上的悠闲心态,仿佛是在轻轻摇曳的湖面上,心中涌起无限的愉悦与满足。然而,随着“却坐林塘景欲昏”的描写,诗人则转向了日暮时分的宁静与惆怅,夕阳下的西湖渐渐被夜色笼罩,给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

诗中“翠色蜻蜓立菱蕊”鲜活地描绘了蜻蜓停留在菱花上的一幕,展现了西湖特有的生机与活力,而“青丝騕袅秣城根”则将柳树的柔美与湖边的古城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舟中演满意不浅:在船上陶醉于美景,心情愉悦。
  2. 却坐林塘景欲昏:但看到林塘的景色渐渐变得昏暗,暗示时间的流逝。
  3. 翠色蜻蜓立菱蕊:翠绿色的蜻蜓停在菱角花上,生动描绘自然的和谐美。
  4. 青丝騕袅秣城根:青丝的柳条轻柔摇摆,描绘出城市边缘的静谧与柔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 拟人:蜻蜓的停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使景物生动鲜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美景,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相聚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淡淡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游历和人生的旅程。
  • 蜻蜓:象征自由和灵动。
  • 菱蕊: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柳丝:象征柔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翠色蜻蜓立菱蕊”描绘了什么意象? A. 夕阳
    B. 青蛙
    C. 蜻蜓和菱角花
    D. 柳树

  2.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西湖的喜爱? A. 叙述
    B. 描绘自然景色

  3. 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哪几种? A. 比喻与拟人
    B. 对比与排比
    C. 拟人与夸张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注重气氛的营造和心境的表达,体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 李白《庐山谣》:李白的诗则更为奔放,表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虽然都描绘自然,但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梅尧臣诗全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入松·危楼古镜影犹寒 忆旧 南乡子 减字木兰花·无人请我 卜算子 满庭芳 望海潮(丁酉,西内成,乡人请作望幸曲) 浣溪沙(赠贲大夫歌者,其人尝在大家) 临江仙 种芜菁作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八方支援 自筹 海内澹然 上用目,则下饰观 权备 包含谠的词语有哪些 弘厚 母字旁的字 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九五之尊 畏敬 入字旁的字 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龠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炳慧 毋字旁的字 飞鸿踏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