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5:16
水调歌头·安石寓丝竹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安石寓丝竹,方朔杂诙谐。
昂霄气概,古来无地可容才。
不见骑鲸仙伯,唾手功名事了,
猿鹤与同侪。
有意谢轩冕,无计避嫌猜。
静中乐,山照座,月浮杯。
忘形湛辈,一笑丘壑写高怀。
只恐天催玉斧,为破烟尘昏翳,
人自日边来。
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安石这个地方有着优美的丝竹乐器,方朔则是春天的象征,充满了幽默和机智。诗人感叹,古往今来,真正有才华的人往往没有容身之地。他没有见到骑在鲸鱼上的仙人,轻易地获得功名的事情已经结束,只有猿鹤与他作伴。诗人有意辞去官职,却无计可施以避免世人的猜忌。在宁静中享受乐趣,山光照耀着座位,明月浮在酒杯上。忘却身外之物,一笑之间便能将高远的抱负表达出来。只怕上天催促着玉斧,破坏了这烟尘迷蒙的景象,人在日边而来。东阁的诗兴已然涌动,何必等到北枝的花朵绽放?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季长,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风清新,常以音乐和自然为题材,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功名的渴求与对世俗的厌倦交织,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抒发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
《水调歌头·安石寓丝竹》是李弥逊的一首经典之作,以丝竹乐器作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开篇提到“安石寓丝竹”,既点出了乐器的优雅,又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接着,李弥逊以“昂霄气概”来形容自己的气魄,但又自觉才华难以容身,显示出他对世俗环境的失落感。
诗中提到的“骑鲸仙伯”是对理想化人生的渴望,而“猿鹤与同侪”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妥协。诗人希望能够“谢轩冕”,即放弃官职,但苦于无法避开外界的猜忌。这种矛盾深刻地反映了士人面对官场与艺术之间的拉锯。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山照座,月浮杯”的景象,描绘出一种宁静而高远的境界,强调在宁静中找到乐趣,表达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最后,诗人以“东阁动诗兴”作结,呼唤人们在春天的时光中创造出美丽的诗篇,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功名的淡泊,传达出一种追求高尚艺术生活的理想,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骑鲸仙伯”比喻什么?
“山照座,月浮杯”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水调歌头·安石寓丝竹》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有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前者更侧重于音乐与艺术的追求,后者则更强调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深邃思想与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