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34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
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
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
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
慎勿吞青海,无劳问越裳。
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
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
受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
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
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
领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
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
将领们蒙受恩泽,战争年岁渐长。
到如今仍为圣主辛劳,应该感恩于苍天。
白骨刚刚交战,云台的土地已旧。
渡船断了音信,无法寻访张骞。
幽蓟的蛇豕,天地间依然虎狼。
诸侯春天不进贡,使者日日相望。
小心勿吞青海,不必问越裳。
大君先停战,归马华山之阳。
洛下的舟车往来,天中贡赋均匀。
日常听闻红粟腐烂,寒冬等待翠华春来。
不要把金汤当作坚固,长久使宇宙更新。
不过要行俭德,盗贼本是王臣。
丹桂在风霜中急速凋零,青梧日夜枯萎。
自古强者地位,未有不臣服朝廷。
受命亲贤出征,卑微的宫廷发言遥远。
终究依赖古老的封建,岂能只听箫韶。
盗贼被消灭,人却仍然混乱,兵力残余将自怀疑。
登坛的名望虚假,报主何必迟延。
领郡的官员毫无色彩,官员皆有话语。
愿闻哀痛的诏书,端坐询问伤痛与创伤。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历史、民生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唐代盛世与安史之乱后社会的变迁,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
《有感五首》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杜甫在这一时期深刻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创伤,诗歌充满了对国事的思考与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有感五首》通过抒发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厚人文关怀。全诗用词简练却寓意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求。
首句“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便直接点明了战争的持久性和对将领的恩惠,揭示了战争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接下来的“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则描绘出战场的惨烈与边疆的悠久,表现出对战争带来人命伤亡的痛心。杜甫通过对“乘槎断消息”的叹息,反映出战争带来的信息隔绝和人际关系的破裂,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战争后果的感受。
而“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则隐喻了国家的衰微与外部威胁,显示出安史之乱后的复杂局势。接下来的几句则呼吁要重视和平,停止战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沉重而深邃,杜甫用他独特的视角与智慧,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光辉,给予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歌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的苦难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张骞”是哪个朝代的探险家?
诗中提到“白骨”的意象主要反映了什么?
“慎勿吞青海”中“吞”的意思是?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杜甫的这首诗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王之涣则更多表现自然景观的壮美。两者风格迥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的情感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