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4:46
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
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
药许邻人劚,书从稚子擎。
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
在乡野的堂屋旁依靠着竹子,篱笆边的水流向城里。
蚂蚁在浮动,仍然带着腊肉的味道,海鸥在水面上漂浮,已经听到了春天的声音。
我让邻居来采药,书籍则由年幼的孩子来举着。
我白头苍苍奔向朝廷,深感对不起我这一生所追求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白头趋幕府”可以理解为对朝廷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无奈。杜甫在历史上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充满坎坷,诗中流露出对自己追求理想的深刻反思。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人道主义精神著称,常常表现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
这首诗创作于正月初三,正值春节期间,表现了诗人对节日气氛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在经历了动荡的社会环境后,杜甫在乡村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但却无法摆脱对政治的思索。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和日常生活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野外堂依竹”和“篱边水向城”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生机。随着春天的到来,蚂蚁和海鸥的出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接下来的两句则将目光转向人际关系和传承,邻里之间的和谐与孩子对书本的接触,暗示了知识与文化的传递。
然而,最后两句的转折却让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宁静转向沉重。年迈的杜甫在奔赴朝廷的同时,感受到内心的失落与负担,显现出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自然美与人生哲理之间徘徊,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渺小与伟大,让人产生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际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主题深刻且富有哲理。
诗中“蚁浮仍腊味”指的是什么?
A. 蚂蚁的活动
B. 腊肉的气味
C. 春天的来临
D. 以上都是
诗中提到的“书从稚子擎”表达了什么?
A. 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
B. 书籍的重要性
C. 教育与传承的主题
D. 以上都是
诗人对朝廷的态度是:
A. 满意的
B. 忧虑的
C. 无所谓的
D. 期待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