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岁暮

《岁暮》

时间: 2025-05-04 03:23:47

诗句

吴中寒气薄,岁暮亦和风。

移树来村北,寻僧渡港东。

露葵收半绿,霜稻杵微红。

一饱无余念,吾生正不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47

原文展示

吴中寒气薄,岁暮亦和风。
移树来村北,寻僧渡港东。
露葵收半绿,霜稻杵微红。
一饱无余念,吾生正不穷。

白话文翻译

在吴中,寒气已经不再浓重,岁末时节依然有和煦的风。
把树木移到村子北边,去找和尚渡过港口东边。
露水中的葵菜收割得只剩下一半的绿色,霜打的稻谷显露出微微的红色。
吃饱了饭没有多余的念头,我的生活正如现在这般不贫困。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中:指的是吴国的地区,现今的江苏省一带。
  • 寒气薄:寒冷的气候不再浓重。
  • 岁暮:指的是岁末,年末的时节。
  • 移树:将树木搬到其他地方。
  • 寻僧:寻找和尚。
  • 渡港:渡口,水上交通的地方。
  • 露葵:指露水中的葵菜。
  • 霜稻:被霜打过的稻谷。
  • 杵微红:轻微的红色,指稻谷的颜色。
  • 一饱无余念:吃饱饭后没有多余的想法。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寒气薄”和“岁暮”,反映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岁末时光的感悟。
  • “寻僧渡港东”则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交流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动荡,诗风清新豪放,常以爱国情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为主题。

创作背景: 《岁暮》创作于宋代,正值作者年老之际,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诗歌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淡定态度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岁暮》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开篇以“寒气薄,岁暮亦和风”引入,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尽管是岁末,但寒冷并没有完全笼罩一切。这种自然状态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村北移树、寻僧的闲适情景,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从容与淡泊。特别是“露葵收半绿,霜稻杵微红”,通过对农作物的细致观察,表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韵味。这种细腻的观察不仅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映射出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一饱无余念,吾生正不穷”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吃饱后不再有多余的欲望,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满足与安宁,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中寒气薄:描绘了吴中气候的温和,暗示着即使在岁末,生活依然美好。
  • 岁暮亦和风:岁末时节仍有温暖的风,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温暖。
  • 移树来村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体现了一种田园生活的乐趣。
  • 寻僧渡港东:反映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试图寻找内心的宁静。
  • 露葵收半绿:体现了对自然细微变化的观察,表现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 霜稻杵微红:也显示了自然的季节变化和生机。
  • 一饱无余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知足常乐。
  • 吾生正不穷:强调了内心的富足,虽然物质上或许不多,但精神上却是充实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露葵收半绿,霜稻杵微红”。
  • 比喻: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状态,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 意象:采用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了知足常乐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气:象征着岁末的严寒,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困境。
  • 和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代表着生活的美好。
  • 树、村、僧:体现诗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
  • 露葵、霜稻: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代表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一饱:象征着对生活的满足与知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岁暮》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2. “吴中寒气薄,岁暮亦和风”中的“和风”指的是什么? A. 寒风
    B. 温暖的风
    C. 和平的风
    D. 刺骨的风

  3. 诗中提到的“霜稻杵微红”,这句描绘了什么? A. 稻谷成熟
    B. 稻谷被霜打过
    C. 稻谷丰收
    D. 稻谷被风吹倒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岁暮》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但陆游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绘,体现出一种闲适与满足;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与哀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陆游诗文集》
  2. 《宋代诗词选》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卜算子 夏日阁中 卜算子 其一 闺晓 卜算子 其二 卜算子二首 其二 卜算子 寿母 卜算子 卜算子 夜留侯庙 卜算子 午日 卜算子 卜算子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氏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振敬 糸字旁的字 脾气 凿坏而遁 麻痹大意 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良会 包含螭的词语有哪些 传闻不如亲见 犀牛望月 韭字旁的字 去本就末 绫绢 剖肝沥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