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不寐

《不寐》

时间: 2025-05-10 07:30:15

诗句

脚底神通也自强,三更报我有飞霜。

人言冬夜长如岁,不寐方知岁未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0:15

不寐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脚底神通也自强,三更报我有飞霜。人言冬夜长如岁,不寐方知岁未长。


白话文翻译: 脚底下虽然感到寒冷,但我仍然努力振作精神,三更天时分,听到窗外传来飞霜的声音。人们常说冬夜漫长如同一年,但只有我彻夜未眠,才明白其实岁月并没有那么漫长。


注释:

  • 脚底:指脚底,象征着身体感知。
  • 神通:这里指的是精神或能力,形容人的意志力。
  • 飞霜:指冬夜的寒霜,暗示气候寒冷。
  • 三更:古代时辰划分,夜中三更是半夜时分。
  • 不寐:意为不睡觉,形容彻夜未眠。

典故解析:

  • “三更”的说法源于中国古代的时辰划分,指夜间的特定时间段。
  • “冬夜长如岁”反映了古人对时间感知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夜,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未能入睡的体验,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不寐》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杨万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命的反思。诗的开头“脚底神通也自强”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要保持坚定的意志;而“飞霜”的描绘则营造了冬夜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那种冷冽的孤独感。接着,诗人引用了“人言冬夜长如岁”,表明了他对时间的思考,然而通过“不寐方知岁未长”这一句,诗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未眠的体验让他对时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间珍惜的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脚底神通也自强”:脚下感知寒冷,但说明精神状态良好,意志坚强。
    2. “三更报我有飞霜”:在夜深人静时,听见寒霜的声音,表明环境的寒冷。
    3. “人言冬夜长如岁”:引用他人之言,表明对冬夜漫长的普遍认知。
    4. “不寐方知岁未长”:通过不眠的体验,得出冬夜其实并不漫长的结论。
  •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飞霜”传递情感,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
    • 对仗:诗句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脚底:代表身体的感知,象征着生命的状态。
  • 飞霜:象征冬天的寒冷与孤独,暗示生命中的困境。
  • 冬夜:象征漫长的时间,反映对时间的无奈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脚底神通也自强”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身体感到寒冷
    • B. 意志坚定
    • C. 对时间的无奈
    • 答案:B
  2. “三更报我有飞霜”中的“飞霜”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霜
    • B. 飞鸟
    • C. 晨雾
    • 答案:A
  3. 诗人通过“不寐方知岁未长”想表达什么?

    • A. 冬夜漫长
    • B. 时间流逝快
    • C. 对生活的珍惜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对比《不寐》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但《不寐》更注重对冬夜的独特体验,而《静夜思》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王远宴麻姑蔡经宅 紫河张休真 题子侄书院双松 赠南岳冯处士二首 奉送严大夫再领容府二首 暮春戏赠吴端公 三年冬大礼五首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 汉武帝思李夫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作 风字旁的字 抱怨雪耻 牛不出头 楚明光 推见 夕字旁的字 意在笔先 骨字旁的字 枯陈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皮字旁的字 从姬 不堪回首 牛字旁的字 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强弩之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