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迎銮曲(十首)

《迎銮曲(十首)》

时间: 2025-04-27 18:24:46

诗句

郊祀元君百礼先,史文虚拟阙今年。

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4:46

原文展示:

迎銮曲(十首) 郊祀元君百礼先,史文虚拟阙今年。 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

白话文翻译:

在郊外举行祭祀仪式,君主是众多礼仪的首要执行者,但历史文献中虚拟地提到今年有所缺失。 作为小臣,我曾经阅读过关于三王的记载,了解到冬至这一天自古以来就是开始祭天的日子。

注释:

  • 郊祀:在郊外举行的祭祀仪式。
  • 元君:指君主,即皇帝。
  • 百礼:指众多的礼仪。
  • 史文:历史文献。
  • 虚拟:此处指文献中的记载。
  • 阙:缺失,不足。
  • 小臣:作者自谦的称呼。
  • 三王纪:指关于三代(夏、商、周)君王的记载。
  •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 祭天:古代帝王在特定时节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边贡(1476-1532),字廷实,号华泉,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前七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迎銮曲》是边贡在特定政治背景下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当时朝廷的礼仪活动和作者的政治态度。

创作背景: 《迎銮曲》创作于明代,具体背景是朝廷举行郊祀等重大礼仪活动时,边贡作为官员参与其中,借此表达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君主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郊祀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君主在礼仪活动中的重要角色。诗中“史文虚拟阙今年”一句,暗示了历史记载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在批评当时礼仪的缺失或不完善。最后两句通过对冬至祭天的传统进行回顾,强调了这一仪式的历史悠久和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郊祀元君百礼先”:描述君主在郊祀中的首要地位和众多礼仪的执行。
  2. “史文虚拟阙今年”:指出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礼仪在今年有所缺失。
  3. “小臣曾读三王纪”:作者自谦地提到自己阅读过三代君王的记载。
  4. “冬至由来始祭天”:强调冬至这一天自古以来就是开始祭天的日子。

修辞手法:

  • 虚拟:通过“史文虚拟”这一表达,使用了虚拟语气,暗示现实与历史的差异。
  • 回顾:通过“小臣曾读三王纪”和“冬至由来始祭天”,使用了回顾历史的修辞手法,强调传统的延续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历史的回顾。通过描述郊祀和冬至祭天的传统,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礼仪的重视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郊祀:象征着古代君主的权威和礼仪的重要性。
  • 冬至:象征着时间的循环和传统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郊祀”是指什么? A. 在郊外举行的祭祀仪式 B. 在宫内举行的祭祀仪式 C. 在寺庙举行的祭祀仪式 D. 在家庭举行的祭祀仪式 答案:A

  2. 诗中的“元君”指的是什么? A. 君主 B. 皇后 C. 贵族 D. 大臣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三王纪”是指什么? A. 三代君王的记载 B. 三本历史书籍 C. 三个王国的历史 D. 三个王子的故事 答案:A

  4. 诗中提到的“冬至”是哪一天? A. 农历十二月初一 B. 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或二十二 C. 农历一月初一 D. 农历一月二十一或二十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梦阳的《郊祀颂》
  • 何景明的《冬至祭天诗》

诗词对比:

  • 李梦阳的《郊祀颂》与边贡的《迎銮曲》都涉及郊祀的主题,但李梦阳的诗更多地赞美了君主的德行和礼仪的庄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
  • 《明代文学史》
  • 《边贡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康平仲侍郎丛丞相张公登倚云停二首 晋康郡侯面人曾氏挽诗二首 次韵王才元陪季申枢密诸公游东山之作 与公晔饮西山坐上再和前韵 次韵赵表之久别相会于福唐见贻之什 次韵王才元少地少师招游东山客有不至得遂已 诸公送行分韵得驱字 青原台与兄弟同赋 天庆道士何丹林作亭竹间方成予名之以秀野因 故相少师李公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坚持不渝 付之一叹 弓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鼎字旁的字 抱残守阙 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幕厅 扩印 轿帘 安贫乐贱 定令 登结尾的成语 鬲字旁的字 一递一答 疲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