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3:35
《满庭芳 赠三一居士张明道》
作者: 马钰 〔元代〕
昔年在俗,常畏三久,
三张绵被重重。
取笑风仙训诲,
三髻山侗。
古来马氏三宝,
如今有三被扶风。
三一法,便悟来雪里,
高卧三峰。
从此依凭三教,
把三乘妙法,
子细研穷。
内运三光照耀,
坎虎离龙。
存三守一三载,
觉三田一粒丹红。
三三数,要心琴三叠,
得与仙同。
在往昔的世俗生活中,我常常害怕时间的流逝,
三张绵被像重重叠叠的山丘。
取笑风仙的教诲,
三髻山的侗族。
自古以来马氏的三宝,
如今有三层被子来抵挡风寒。
三一法则,让我在雪中领悟,
高卧在三峰之上。
从此依赖三教,
深入研习三乘的妙法。
内心运转着三道光辉,
坎、虎、离、龙各自安稳。
保持三而守一三年,
明悟三田中一粒丹红。
三三的数字,心中琴声三叠,
得以与仙人同在。
马钰,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尤其以其道教思想和诗歌作品而知名。他的诗歌多与道教文化、自然哲学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行体验。
此诗作于马钰对张明道的赠送之际,表达了对其修行的赞赏和对道教思想的深入探索。诗中融合了个人的修行体验与道教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满庭芳 赠三一居士张明道》一诗,体现了马钰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推崇。全诗以“三”字为线索,反复出现,构建了一种和谐而又复杂的意象体系。在诗中,诗人通过对风仙和三髻山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净、高远的境界,这是道教追求的理想状态。
诗中提到的“三教”和“三乘”,更是道教与佛教思想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理解。此外,诗中对光明的追求和对内心修行的强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高卧三峰”的意象,诗人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修行状态,追求灵魂的升华。
整首诗浑然一体,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使人不仅能够感受到道教的深邃思想,也能体悟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这样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在元代诗歌中独树一帜,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整首诗围绕着对道教思想的赞美与个人修行的体验,体现了对内心安宁与自然和谐的追求。通过多重的意象与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三乘”指的是哪三种教法?
诗中“高卧三峰”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三张绵被重重”的比喻主要指代什么?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态度的追求。两者都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感悟,但马钰的作品更侧重于道教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