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9:05
科桑持野斧,乳湿新磨刃。
繁蘖一去除,肥条更丰润。
鲁叶大如掌,吴蚕食若骏。
始时人谓戕,利倍今乃信。
拿着野外的斧头在砍伐桑树,刚磨好的刀刃还带着湿润。
繁茂的枝叶去掉后,肥壮的枝条就更加丰润。
鲁地的桑叶大得像手掌,吴地的蚕吃得像骏马一样。
最开始人们认为这是一种损害,结果现在才相信这样做更有利。
诗中提到的“鲁”和“吴”是古代中国的地名,分别指代现代的山东和江苏地区。在古代,鲁地以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桑树资源著称,而吴地则以其优质的蚕丝闻名。诗人通过这两个地方的对比,展现了桑蚕养殖的成功和丰收的过程。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丘壑,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写自然和社会生活,风格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那时桑蚕养殖是重要的经济活动,诗人通过描绘桑树和蚕的生长,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观察与思考。
《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 其五 科斧》描绘了桑树的砍伐与蚕的喂养,展现了自然与农业的和谐关系。诗中开头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农民使用工具的细致与专注:湿润的刀刃,象征着刚磨好的锋利与新鲜,暗示着农业生产的活力与希望。接着,诗人从桑树的生长状态入手,强调了去掉繁茂枝叶后,能够促进新枝条的丰润生长,生动地展示了农业管理中的智慧。
在描写桑叶与蚕的关系时,诗人用鲁叶和吴蚕的对比,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两地的桑蚕养殖特色。最后一句从最初的怀疑转变为对成功的认可,反映了人们对农业发展初期的误解与逐渐认同,展现了人们对农业科学管理的逐步理解与接受。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传达了农民勤劳的精神与对丰收的期待,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农业生产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了科学管理在农业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实践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传达出勤劳与智慧所带来的丰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鲁叶”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桑叶?
“乳湿新磨刃”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吴蚕食若骏”意在说明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白居易在描写农业时的不同。梅尧臣更侧重于细节的描写与实践的反思,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表达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与赞美。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表现了对农业的热爱与对农村生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