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同刘朋山游湖边作

《同刘朋山游湖边作》

时间: 2025-05-10 07:20:08

诗句

谁立西湖造化功,峰分南北境相通。

四时风物弦歌里,两岸人家图画中。

堤柳送迎忘尔汝,棹声来往自西东。

风波便作恩波看,此乐君王与众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0:08

原文展示:

谁立西湖造化功,
峰分南北境相通。
四时风物弦歌里,
两岸人家图画中。
堤柳送迎忘尔汝,
棹声来往自西东。
风波便作恩波看,
此乐君王与众同。

白话文翻译:

谁在西湖上造了这番景象呢?
山峰将南北的风光连接起来。
四季的风景在歌声中流转,
两岸的人家如同画卷一般。
堤边的柳树迎送着你我,
划船的声音在东西之间来往。
风波也仿佛成了恩惠的波涛,
这份快乐,君王和百姓共享。

注释:

  • 造化功:造化指自然的神奇力量,功则是成果或成就。这里指的是自然的鬼斧神工。
  • 弦歌:指音乐和歌唱,寓意优美的生活。
  • 图画中:形容两岸的人家如同画中的风景一般美丽。
  • 堤柳:指河堤边的柳树,象征着柔美的自然风光。
  • 恩波:恩惠的波涛,形容风波带来的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南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传世,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朱南杰与友人刘朋山游览西湖时,表达了他对西湖风光的赞叹与对友谊的珍视。在宋代,西湖是文人雅士常游之地,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同刘朋山游湖边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开篇以“谁立西湖造化功”引入,直接点明了自然之美的来源,既有哲理深意,又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中提到“峰分南北境相通”,透露出西湖的地理特征,这种自然的距离感与亲近感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向往。

接着,“四时风物弦歌里”,将四季的变换与音乐的流动相结合,展现了西湖的生机与活力。两岸的“人家图画中”,不仅描绘出西湖的宁静与和谐美好,也隐喻了人们的悠然自得,生活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堤柳送迎忘尔汝”与“棹声来往自西东”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堤柳的柔美与划船声的往来,营造了一种亲密的氛围,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友谊。最后一句“此乐君王与众同”更是升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自然之乐不分贵贱,人人共享的美好情感。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立西湖造化功:疑问句,问西湖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暗指自然之美。
  2. 峰分南北境相通:山峰划分了南北,但景色却彼此连接,形成完整的风光。
  3. 四时风物弦歌里:四季的变化与音乐融为一体,展示生动的自然景象。
  4. 两岸人家图画中:岸边的人家如同画卷,形象生动,增添了生活的美感。
  5. 堤柳送迎忘尔汝:堤边的柳树似乎在迎送,表现了亲切的自然氛围。
  6. 棹声来往自西东:划船的声音在东西之间流动,表现出动感与生活的气息。
  7. 风波便作恩波看:风波成为恩惠的波涛,暗示自然的美好带来快乐。
  8. 此乐君王与众同:强调这份快乐是普遍的,人人都能享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家图画中”,将人家比作画卷,形象地描绘了景色的美丽。
  • 对仗:如“堤柳送迎”和“棹声来往”,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堤柳和波浪被赋予人性,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以及人们对生活乐趣的共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 :代表稳定与高远的追求。
  • :象征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 棹声:象征生活的节奏与动感。
  • 恩波:象征自然带来的快乐和恩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谁立西湖造化功”意在表达什么? A. 自然的美来自某个特定的人
    B. 西湖的风景是自然造就的
    C. 诗人对西湖的无奈

  2. “堤柳送迎忘尔汝”中“柳”字主要表现什么意象? A. 威严
    B. 柔美
    C. 死亡

  3. 诗的最后一句“此乐君王与众同”表明什么? A. 只有君王能享受快乐
    B. 快乐是人人共享的
    C. 诗人不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人生感悟。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滕王阁序》(王勃):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与人生哲理,体现了人文情怀。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通过描绘春江与月夜的美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这种对比让我们看到不同诗人在自然美与人文情感上的共通之处,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二 和韵 菩萨蛮(侄寿伯) 菩萨蛮(春晓) 菩萨蛮 其一 月夜不寐。忆亡妹纬青 菩萨蛮 其一 幽愤 菩萨蛮 其八 菩萨蛮七首 其六 菩萨蛮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靣字旁的字 德隆望尊 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铨事 弓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敌酋 面字旁的字 后继乏人 奔叛 诈幻 符咒 口出大言 良莠不分 味如鸡肋 折文旁的字 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