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0:08
谁立西湖造化功,
峰分南北境相通。
四时风物弦歌里,
两岸人家图画中。
堤柳送迎忘尔汝,
棹声来往自西东。
风波便作恩波看,
此乐君王与众同。
谁在西湖上造了这番景象呢?
山峰将南北的风光连接起来。
四季的风景在歌声中流转,
两岸的人家如同画卷一般。
堤边的柳树迎送着你我,
划船的声音在东西之间来往。
风波也仿佛成了恩惠的波涛,
这份快乐,君王和百姓共享。
朱南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传世,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人文情怀。
这首诗创作于朱南杰与友人刘朋山游览西湖时,表达了他对西湖风光的赞叹与对友谊的珍视。在宋代,西湖是文人雅士常游之地,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同刘朋山游湖边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开篇以“谁立西湖造化功”引入,直接点明了自然之美的来源,既有哲理深意,又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中提到“峰分南北境相通”,透露出西湖的地理特征,这种自然的距离感与亲近感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向往。
接着,“四时风物弦歌里”,将四季的变换与音乐的流动相结合,展现了西湖的生机与活力。两岸的“人家图画中”,不仅描绘出西湖的宁静与和谐美好,也隐喻了人们的悠然自得,生活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堤柳送迎忘尔汝”与“棹声来往自西东”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堤柳的柔美与划船声的往来,营造了一种亲密的氛围,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友谊。最后一句“此乐君王与众同”更是升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自然之乐不分贵贱,人人共享的美好情感。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围绕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以及人们对生活乐趣的共同追求。
诗中提到的“谁立西湖造化功”意在表达什么?
A. 自然的美来自某个特定的人
B. 西湖的风景是自然造就的
C. 诗人对西湖的无奈
“堤柳送迎忘尔汝”中“柳”字主要表现什么意象?
A. 威严
B. 柔美
C. 死亡
诗的最后一句“此乐君王与众同”表明什么?
A. 只有君王能享受快乐
B. 快乐是人人共享的
C. 诗人不快乐
这种对比让我们看到不同诗人在自然美与人文情感上的共通之处,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