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

《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

时间: 2025-05-07 20:39:52

诗句

叶已鸣秋夜渐长,年年织女会牛郎。

龙梭暂歇七襄驾,云袖轻飘百和香。

输我晚凉和月饮,任渠明发渡河忙。

要知工巧元无用,乐得身闲拙不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39:52

原文展示:

叶已鸣秋夜渐长,年年织女会牛郎。
龙梭暂歇七襄驾,云袖轻飘百和香。
输我晚凉和月饮,任渠明发渡河忙。
要知工巧元无用,乐得身闲拙不妨。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夜晚已经渐渐变长,年年织女与牛郎相会。
龙梭暂时停歇,七夕的佳节来临,云袖轻轻飘动,散发着百和的香气。
请让我在这晚秋的凉意中,和月亮一起饮酒,任凭她忙着渡河。
要知道,工巧的技艺其实并无用处,乐得身心闲适,笨拙也无妨。

注释:

  • 鸣秋:秋天的声音,指秋虫的鸣叫。
  • 织女:传说中的织女星,与牛郎相会的象征。
  • 龙梭:传说中织女用来织布的工具。
  • 七襄:指七夕节,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
  • 百和香:指多种花香的芬芳。
  • 明发:指明亮的头发,可能是指月光下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南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七夕佳节,表达了对牛郎织女故事的缅怀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洒脱态度,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享受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浪漫的氛围。开头的“叶已鸣秋夜渐长”,既说明了季节的变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在此处巧妙地引入了织女与牛郎的传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接下来的“龙梭暂歇七襄驾,云袖轻飘百和香”描绘了节日的氛围,龙梭的歇息象征着节日的到来,而“云袖轻飘”则增添了诗意的梦幻感。诗中所提到的“百和香”,不仅传达了节日的温馨,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的后半部分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他希望在晚凉的氛围中,和月亮一同饮酒,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任渠明发渡河忙”,表达了对生活中繁忙事务的无所谓,而“乐得身闲拙不妨”则是对自由与闲适的赞美,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爱情、生活及节日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个人情感的融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叶已鸣秋夜渐长”:描绘秋季的静谧夜晚,暗示时间的流逝。
    • “年年织女会牛郎”:提到传统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表达对爱情的向往。
    • “龙梭暂歇七襄驾”:提到七夕节的到来,象征着节日的欢庆。
    • “云袖轻飘百和香”:通过自然景象描绘节日的氛围。
    • “输我晚凉和月饮”: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任渠明发渡河忙”:强调对生活繁忙的无所谓态度。
    • “要知工巧元无用”:提到对技艺的反思,强调内心的闲适。
    • “乐得身闲拙不妨”:最后表达对生活态度的选择。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龙梭暂歇”和“云袖轻飘”,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比喻:将织女和牛郎比作爱情的象征,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自然界的现象赋予人类的情感,如“叶鸣”。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生活闲适状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个人情感的独立。

意象分析:

  • :象征秋天、时间的流逝。
  • 织女:象征爱情与团圆。
  • 龙梭:象征女性的创造与艺术。
  • 云袖:象征梦幻与美好气息。
  • :象征静谧与孤独思考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梭”象征什么? a) 爱情
    b) 女性的创造与艺术
    c) 自然景观

  2. “乐得身闲拙不妨”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完美
    b) 安于平淡
    c) 忙碌工作

  3. 诗中提到的七夕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哪一对情侣? a) 赵氏孤儿
    b) 牛郎与织女
    c) 杨贵妃与唐明皇

答案:

  1. b) 女性的创造与艺术
  2. b) 安于平淡
  3. b) 牛郎与织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鹊桥仙》 - 秦观:同样描写牛郎织女,情感细腻。
  2. 《夜泊牛津》 - 李白:表达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对比:

  • 朱南杰秦观的诗作都以牛郎织女为主题,但朱南杰更倾向于表现对生活的闲适态度,而秦观则更注重于对爱情的深情描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传统文化与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鲤湖 夏旱四首 其三 五和 杂咏一百首·樗里子 杂记十首 祁阳县 三叠 古意二十韵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其十七 水龙吟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枕戈击楫 异路同归 口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博学宏才 依模画样 思子蔓 儿字旁的字 余韵绕梁 皿字底的字 阳成 寝阙 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转死沟壑 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吃喝拉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