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0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01:26
送杨太守六韵
作者: 张宁 〔明代〕
关西清白旧相传,
政事文章继两全。
仕路风尘将白首,
客怀冰蘖尚青毡。
气凌华岳群峰下,
志薄秦关百战前。
秋水月明霜满地,
春风冻解日行天。
谁家陇亩无桑谷,
到处民居有诵弦。
老我病归思借寇,
重来未卜意萧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杨太守的送别之情。开头提到关西的清白名声流传已久,政治治理和文章才能都达到了两全其美的境地。仕途在风尘中迷失,年华将至白头,心中怀有对故乡的思念,仿佛冰冷的蘖芽依旧裹着青色的毡子。诗中提到气魄高于华岳,胸怀理想却一再遭遇挫折。秋水明亮,月光洒满大地,而春风解冻,阳光普照。到处都是农田,没有人家不种桑谷,民居中处处传来琴声。老了生病回乡,思绪却被仇敌缠绕,重返故地的路途未卜,心情十分萧条。
张宁,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字仲明,号云溪,籍贯不详。张宁以诗文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人生态度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题材。
《送杨太守六韵》创作于送别杨太守之际。杨太守可能是当时的官员,因政绩出色,受人尊重。诗中蕴含的思乡与人生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流露和对未来的迷茫。
张宁的《送杨太守六韵》是一首情感深挚的送别诗。整首诗以送别的情景为背景,通过对杨太守的赞美与自身感慨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杨太守的清白名声与出色才能,表明对其的崇敬与赞赏。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诗人自己的感受,描绘了自己的仕途艰辛,年华渐逝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的“气凌华岳”与“志薄秦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彰显了诗人的宏图大志,又暗示了现实中的无奈与挫折。
在描写自然与社会的场景中,诗人运用了细腻而生动的意象,例如“秋水月明霜满地,春风冻解日行天”,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最后,通过对农田与琴声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朋友的深情送别。诗中既有对杨太守的赞美,也有对自身困境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故乡的思念。
张宁的《送杨太守六韵》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的送别
B. 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C.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气凌华岳”意指:
A. 诗人气魄超群
B. 诗人无能
C. 诗人与华岳无关
“老我病归思借寇”中的“借寇”是指:
A. 借助外力的无奈
B. 借钱
C. 借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