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5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7:28
绣岭温泓,自艳妃浴后,池水难澄。
至今千年粉臭,百里脂腥。
想当时,带得洗儿汤,倾入华清。
秦下客往回过此,风来掩鼻趋行。
辱没山灵。并天炉腾。
碧地灶烧红,不如浐河飘雪,
灞水逆冰。却教人到与马嵬泥,一样看成。
君听取渔阳鼙鼓,方知哲妇倾城。
温暖的水流环绕着绣岭,难以澄清的池水是艳妃洗澡后留下的。
至今已千年,池水仍散发着粉腥气和脂腥气。
想当年,她用洗儿汤,倾倒在华清池中。
秦国的旅客回过此地,风来时都要捂鼻快步而过。
这地方亵渎了山神,炉火熊熊升腾。
碧绿色的土地上灶火红通通,
比不上浐河的飞雪,灞水的逆冰。
这让人把马嵬的泥土看得一样。
你听那渔阳的战鼓声,才知道那位贤良的妇人倾国倾城。
作者介绍: 韩邦奇,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关注人情世故,结合历史典故,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汉宫春》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之际。诗中通过华清池的描写,寄托了对历史与人性的思考,反映了对古代美人命运的怜惜与对权力的讽刺。
《汉宫春》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诗作,通过华清池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美女的奢华与悲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水的腥臭,似乎在暗示美丽背后的凄凉。诗中提到的“艳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更是对古代女性命运的普遍揭示。通过对比,诗人将华清池与浐河、灞水的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美与丑、荣与辱的深刻思考。诗的最后一部分则引入了渔阳鼙鼓,勾起了历史的回响,表明美人虽美,却难逃命运的安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华清池的污浊与美人命运的悲惨,探讨了美丽与权力、自然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性的深刻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汉宫春》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艳妃”指的是?
诗中“风来掩鼻趋行”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