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3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33:25
汉宫春 送子万弟入都次梁棠村先生送舍弟南归原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此际东吴,正黄菊离披,紫螯郭索。
作装底急,使我伤于哀乐。
西堂夜话,算曾经几番晦朔。
又来朝,河桥判袂,匆匆弟酬兄酢。
昔日扬乌项橐。
须臾吾已老,凤飘鸾泊。
乌衣门巷,变做豆花篱落。
半生牧豕,问何年,离蔬释屩。
喜余季,来春花暖,休恨一官禄薄。
在这个时节,东吴的黄菊正在凋零,紫螯的景象令人感叹。
我急于准备离别的行装,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欢乐的交织。
在西堂的夜谈中,曾几度经历了月圆月缺。
又到了早晨,河桥上我们依依告别,匆忙中弟弟与兄长的情谊难以割舍。
往昔那扬起乌衣的风采,如今已成往事。
转瞬之间,我已苍老,像凤求凰般飘泊。
乌衣巷的景象,已变成了豆花盛开的篱落。
半生养猪,问这何年何月,离开田园的我又将何去何从。
欣喜于余季的来临,春天花暖,莫要怨恨这官位的微薄。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34-1711)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生于明末清初。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
创作背景:
《汉宫春》作于作者送别弟弟之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家庭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未来的迷茫。
《汉宫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提到东吴的黄菊,既是季节的象征,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凋零。接着,通过对夜话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随着诗句的推进,河桥的告别场景愈加深刻,体现出亲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奈。
诗中乌衣门巷的提及,标志着昔日的繁华已不再,生活的变迁让人感慨万千。最后,诗人以“喜余季,来春花暖”结束,虽然官位微薄,但仍然怀有对未来的期许和乐观态度,展现了人生态度的积极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思念与人生感慨展开,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同时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乌衣门巷”象征什么?
A. 过去的繁华
B. 未来的希望
C. 离别的痛苦
D. 自然的美丽
“喜余季,来春花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失望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亲人的思念
D. 对岁月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